來,朝中大臣就會虧損了,他們自然不願意那個時候遷走。而且殿下做事向來我行我素,從來不與人商量,制度改革之後,內閣雖在,但卻名存實亡,內閣裡的成員形同虛設,內閣成員更是淪為了殿下的傀儡。殿下雖然掌握全**政。但卻並未給予內閣成員太多的權利。那麼這樣一來,改革的根本沒有一點意義,當初又何必要改革呢?”
陳群說到這裡,注意了一下張彥臉上的表情,他見張彥面無表情,聽的津津有味,便繼續說道:“就拿這次遷都之事來說吧,遷都這麼大的一件事。殿下居然尚未知會內閣成員,便自己做主將其公佈了出來,難免會引起朝臣的恐慌。如果當時殿下能夠先在內閣成員裡面進行一番商議,也許內閣會給出殿下一個合理的建議,遷都之事該在什麼時候說出來比較合適,又遇到哪些阻力,該怎麼解決等等,可是殿下卻沒有這樣做,而是直接在朝堂上說了出來,這無疑是讓大臣們恐慌的一件事。”
張彥仔仔細細的聽著陳群說的每一句話。中間也沒有任何的打斷,更沒有打擾他的思路。只是讓陳群一個人說。當陳群說完之後,張彥聽在耳朵裡,卻記在了心裡,他覺得這才是陳群的心聲。歸根結底,遷都的事情牽扯到太多人的利益,甚至包括陳群在內。
而且張彥也從陳群的口中知道了另外一個訊息,如今的內閣成員們,肯定對他都是滿腹怨言。因為是他設立了內閣,可是他卻又實行了獨裁製度,以前手握大權的朝臣,都淪為了內閣的奴隸,只是在奉行張彥的命令,而沒有一點發言權,這不是他們所想要的。
言下之意,這是除了張彥以為的其他內閣成員們在向他暗示,暗示他把權利下放,讓內閣成員真正的擁有權利。
說實話,張彥確實有些太過獨裁了,從南征歸來之後,整個變得更加想擁有權利了,大小事務他都要知道,事無鉅細,都要親自過問,奏摺也看了不少。這些天的時間裡,張彥整個人都很疲憊,他除了批改奏摺之外,就是批改奏摺,因為他的心裡面惦記著他所建立的這個國家,國家裡的大小事務他都想了解,更想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
可是,他卻不知道的是,他的執政能力非常有限,在一些事情的處理上並不怎麼圓潤。以前的時候他常年征戰在外,政務都交給陳群、張昭他們幾個人代理,現在好不容易自己回來了,便不再讓他們來碰觸這些事情了,就等於無形中將這些人給架空了。
這些人的心裡面自然心裡不平衡,但是又不敢直言,只能藏在心裡。
這次,陳群之所以我敢說出這樣的話來,也是有感而發而已。並且希望用這件事來提醒張彥,他們如果真的想做出什麼出格的事情來,那麼他們早就做了,又何必等到現在?
陳群的產業不少,但是每一分一毫都是他用自己的經濟頭腦賺回來的,並非是以權謀私。
“如果殿下真的想一直這麼下去的話,那麼何必要執著於改革呢。以殿下現在的聲望和實力,乾脆廢除現在的皇帝,自己來當皇帝算了!那樣的話,殿下就能牢牢的掌握住天下大事了。”陳群再一次用話試探道。
皇帝誰不想當啊,可是當皇帝也不是誰都能當的,要成為一代明君,也是需要很大的才華的。
而且,張彥前腳剛限制了皇權,組建了內閣,後腳自己便當了皇帝,那他豈不是自相矛盾嗎,當初又何必要費盡心機的想去限制皇權呢。
而且張彥從內心裡面就不想當皇帝,他覺得當皇帝沒有什麼好處,一旦自己的當了皇帝,那麼自己的子孫就會因為爭奪皇位而自相殘殺。他不希望看到這樣的一幕,他希望在他的有生之年,能夠一直牢牢的掌握住這個國家的權利,死後能夠青史留名,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大筆財產,也就行了。
目前大漢朝採取的是類似君主立憲制的體系,皇權已經沒有什麼神聖的了,大權都握在了張彥的手裡,一個被架空的皇帝,又有什麼好當的?
張彥聽完陳群的這一番話後,便道:“你今天說的這一切,本王都聽的一清二楚。正如你剛才在話裡面說的一樣,最近我確實有些我行我素了,本來屬於你們的全力範圍裡的事情,卻被我給辦理了,這件事我做的不對,我會在以後的日子裡面改過來的。只是,遷都之事勢在必行,不妨就以這件事來當作內閣集體商議的開端吧。”
話音一落,張彥便站起了身子,對陳群說道:“走,去內閣。”
陳群有些驚詫的望著張彥,他萬萬沒想到,張彥居然虛心接受了他的建議。他怕自己聽錯了,又不安的問道:“殿下,難道您真的對皇帝的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