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要善於發現小孩子的根性,就是看小孩子適合做什麼,不適合做什麼。要善於觀察小孩子的優勢在哪些方面:如果成績很好,適合讀書,就鼓勵繼續求學;如果不適合繼續讀書,就讓他學一門技藝,一樣可以學有所用,為社會作出貢獻。
其實,即便孩子喜歡讀書,家長也不宜過分逼迫孩子,給孩子定很高的學習目標。“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固然是個美好的願望,但如果孩子不是龍、不是鳳,再逼也沒有用,等逼出病來後悔不迭。無論孩子是成“龍”還是成“蟲”,最大原則還是:大人快樂地工作,孩子快樂地學習,一家人都快樂自在地生活。這才是人生的真諦。
學手藝的原則是隨質授業,根據孩子的特質教授不同的技藝。有的孩子不愛說話,但動手能力很強,可以學做木匠或廚師之類,這樣的職業與人打交道少,靠手藝安身立命;有的孩子口才好,可以往政治家、銷售方向培養;即便是個性質樸憨厚,其實也沒有問題,每個人總有自己的優點和優勢,或者學畫畫、書法,或者學音樂、體育,只要找到了孩子的優勢專案,一樣可以獨佔鰲頭。
現在的情況是全國人民走一條路——應試教育。這非常可怕,無論孩子是否是學習的材料,一律逼上梁山——考大學。這樣的教育,只會有一個結果——孩子形成厭學的習慣性心理。我見過很多這樣的小孩兒,領取完畢業證後往家裡一扔,說:“我給你學完了,交給你吧!”像這樣全然不知學習是為什麼的孩子,我想不明白這麼辛苦究竟有何意義,這樣的教育能給個人、給家庭、給社會帶來什麼收益。
孩子和家長的關係,最好的狀態就是共同成長,當孩子成長的時候,父母一共成熟成長,相互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