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士部隊為前導,將匈牙利的一萬遊騎兵,以及從東歐徵召來的數千騎馬民兵和其他國家的數千輕騎兵,全都藏在了後頭。
這倒不是說埃吉爾改了心性,為了幫盟友儲存實力,便將自己的軍隊拿來消耗。而是那諾曼的兩萬餘正規的,職業騎兵,一個個全都嚴格的按照諾曼帝國新軍條例規格,排列的是密集的,宛如賓士的鐵牆一般的二十乘五的騎兵百人隊陣列。這樣威嚴,嚴整,配合緊密並且衝擊力驚人的騎兵,將會在第一輪衝鋒的情況下給敵人最大的傷害。使得戰局向著對己方更為有利的方向發展。
當然。戰場的面積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這些騎兵的全力發揮。雖然正面是完完全全的平坦地形。但是再往兩側看過去,那些諾曼盟國佈置軍隊的地形,卻是有些凌亂不堪了。騎兵幾乎無法從這種地形展開衝鋒。埃吉爾佈置了更多騎兵的右翼情況稍微好一些,可以一次提供三到四個驃騎兵千人隊,或者騎士大隊進行衝鋒。然而在左翼,諾曼人一次只能投入一個驃騎兵千人隊,或者騎士大隊。
不過,足夠了。
左翼,以唯一的一個諾曼騎士的千人隊為先導,十個百人隊一字排開,全部都排列成二十乘五的標準方陣。而每個百人隊之間的間距不足二十米在他們後面。在那些間距的空隙之間,便是同樣數量的一個驃騎兵千人隊。而在驃騎兵千人隊後面跟著的,是另外的一個,一個,一個……總共五個驃騎兵千人隊,分列成了五十個百人隊,以棋盤也似的陣列排山倒海一般。向著教廷八萬大軍衝了過去——不,現在只剩下六萬了!!
這個。便是經過再次改良的波段式衝鋒!每一個百人隊,每一個千人隊,所有輕。重騎兵統一形成了一個整體。在移動的時候分散,而在衝鋒的時候集中。總共六列騎兵,可以連續不停的連續衝擊六次,最大程度的將對方擊垮——當然,還有一種更加可能的情況,便是對方根本挺不到第六次。最後一列的騎兵進攻。便完全崩潰了!
而在另一邊,諾曼帝國的右翼。總共三個千人隊的諾曼騎士,諾曼皇家騎士,更是大手筆的將第一列排出了三十個百人方陣。第一排的重騎兵數量便是六百名!堪比一般國家的國立騎士團!跟在他們後面的驃騎兵數量,更是達到了七千名!雖然陣列只有三列,然而數量上,卻是左翼的一倍!這已經不單單是側翼衝鋒了。在最邊緣的諾曼騎士,幾乎可以進攻對方後陣的部隊了。而且他們看起來,也正是這麼想的!
這一番排程,從兩翼展開兵力,列陣,衝鋒。差不多花費了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排程數萬大軍,諾曼軍隊的紀律性可見一斑。然而那教廷軍隊也是經過職業訓練的正規軍。雖說無論裝備,訓練還是紀律性都比諾曼差了一線,但是在如今這個時代已經算是了不得的了。眼看著對方兩翼騎兵排程,向著自己的側翼奔過來了。那教廷軍隊如何能不曉得?!
“快!在兩翼佈置刺蝟圓陣!以百人隊為單位,佈置刺蝟圓陣!”這一會兒,在數百名手持長柄戰斧,身披重甲的瓦藍吉傭兵護衛下,哈羅德已經步入戰場——他可沒有埃吉爾那等用號角聲響傳遞命令的好手段。因而必須緊跟著軍隊,這才能指揮的上。而跟著他的這一票瓦藍吉傭兵,既是他的死黨心腹,貼身護衛,也是兼職的傳令兵。聽到他這樣下令之後,也打了十幾,幾十年仗的這些老兵油子馬上西撒開腿向著兩翼跑過去,一邊跑一邊高聲大喊著“以百人隊為單位,佈置刺蝟圓陣!兩翼,以百人隊為單位佈置刺蝟圓陣!!”
在哈羅德的命令之下,算得上是訓練有素的教廷部隊馬上開始運作起來,在左翼,以及右翼,各有五個千人隊的教皇衛隊站了出來。同樣是以棋盤型的佈置,設定了兩道防線,以千人隊為單位,前二後三,以百人隊為單位,則是三四三。這樣每個千人隊好像是壓扁了的六邊形一樣,而五個千人隊,則組成了一個偌大的梯形陣列。而這一個偌大的提醒陣列,則是以六層,總共五十個以各自百人隊的百夫長為圓心,背靠背圍繞起來,形成了刺蝟圓陣的,勉強算是圓形的圖案組成的……
這樣一層疊一層,一層疊一層。手持十字槍,橢圓盾牌的盾矛手組成的防禦陣型,便是哈羅德所想出來的,在對抗諾曼鐵騎時候所能施展的戰術。那刺蝟圓陣本來便是用作對抗騎兵。而哈羅德再這樣層疊增強,心想著那諾曼騎兵能衝的破一層,再衝破一層,那衝破個三五層,也該沒力氣了。以如此堅韌之陣列對抗騎兵,正是用處!
強弩之末不穿魯縞,雖然哈羅德並沒有聽說過這樣的話,但是卻並不妨礙他做出類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