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部分

來,開家特色燒鍋店。

燒鍋是五峰村的一大特色菜,農村裡講究份多量大實在,這燒鍋最初的只是豆腐蘿蔔跟紅燒肉,一層一層的,紅燒肉放在最上面,一直熬到肉裡的油被下面兩層的豆腐蘿蔔吸收,以前,這可是農家過小年才能吃上的菜。

當然,現在經濟發展了,物資生活提高了,這燒鍋的花樣也越來越多,幹羊角,磨菇,還有各色野味等等,那可是再大的地方也吃不著的好東西。

“要不,選濱河路這一帶吧,這一帶不錯。”白蔡蔡建議,以後幾年,寧水兩岸冶理,又建了濱水古橋,同前面的寧水橋一起,成為後世一個著名的夜影,二橋拱月,到了滿月的夜裡,景緻格外好看。

而在有霧的夜裡,兩橋在霧中時隱時現,人們又戲稱二鵲橋。

而濱河路又同老街一起,打造成古手工商業區,可以說,這一帶就是寧山縣城今後最繁華的地區。

“不行,那裡的環境太差。”白學武道,如今的濱河路是農用具的集散地,再加上小攤小販多,人員十分的混雜,環境衛生也很差,白學武自然對這地方不滿意。

“那要不,就選在濱河路的內街吧,你也知道,老街這邊不拆了,而這條內街是連線老街和濱河路的,環境還不錯,至少還保留著一些徽派建築的物色,可以給燒鍋店增色不少,而且,現在在濱河路建房的單位不少,這條內街的人'流也漸漸的多了起來,燒鍋店開在這裡的話,我想以後的客流也不會太少的。”白蔡蔡道。

白學武聽了白蔡蔡的話,琢磨了一會兒,一拍大腿:“不錯,這內街的地點挺好,我再去看看。”白學武是急性子,聽風就是雨,急匆匆的出門,沒想在門口同一個人撞了個滿懷。

“哎喲喲,你小子,怎麼走路都不看路,這麼莽撞。”門口,劉大媽大叫。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白學武連連拱手,然後一溜跑的不見人影了。

“這冒失鬼。”劉大媽嘀咕了句,拍拍衣襬進屋:“蔡蔡,你阿媽呢?”

“阿媽出去幫我兩個堂哥打聽分數去了,劉大媽有事嗎?”白蔡蔡道,拿了瓜過來:“劉大媽,吃塊瓜解解暑暑。”

如果說,一開始白蔡蔡對劉大媽還有一些沒解開的疙瘩的話,那麼到現在,那前世的一些疙瘩也不存在了。

“這是學校發的搬遷的調查表,我給你家領回來了。記得讓你阿媽一定要填回遷回來。”劉大媽將一張表格遞給白蔡蔡。

“劉大媽,我家可能不回遷。”白蔡蔡接過表道。

“不回遷?為什麼?那你家想搬哪裡啊?”劉大媽疑惑的疊聲問。

“主要是為我阿爸著想,我爸在金山鎮酒廠,來來往往的朋友多,住學校有些不方便往來,我聽我阿媽昨天晚上說了,想搬到濱河路那邊的新房。”白蔡蔡道。

濱河咱那邊的房子蓋起來有兩年了,只是以前僧多粥少,學校委決不下,就一直沒分。可最近,這舊大院拆了重蓋的訊息一出來,立刻轉移了眾人的目光。

濱河路那邊雖然是新房,但就地點來說,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比如,沿河邊風大,冬天冷,再比如沿著濱河路,汽車來來往往的,很吵,影響休息,再加上沿河邊,小攤小販十分的多,人員混雜,也不安全,每年,縣城的偷盜搶劫拐賣案件屬那裡最多,當然,如果沒有比較的話,就衝著那裡是三室一廳的套房,大家還是要爭破頭的。

可如今,舊大院拆了重蓋新房,那就不一樣了,同樣三室一廳的套房,這裡又在學校裡面,不管從環境從安全來說,都是最好的,可以說,學校裡的宿舍從來都是校職工的首選。

這樣一來,濱河路的新房倒是沒什麼人掂記了。

白蔡蔡這段時間便一直竄掇著自家阿媽選濱河路的房子,一來,可以說,以整個寧山縣來看,濱河路這一帶的房價漲幅空間最大,白蔡蔡自然想抓住這個機會。

而另外,自家阿媽調到四小時間畢盡短,前世,阿媽帶著自己是回遷到這大院的,分的還是最小套的,可這樣,也為阿媽招來不少閒話,更有人告到教委去,說宋校長不公,最後雖然不了了之,但阿媽常常後悔,說給宋校長惹麻煩了,所以,這回蔡蔡就乾脆就想讓阿媽自己提出申請,要濱河路的新房。

其實若按條件,濱河路的新房,阿媽資格都差點,不過她主動放棄這邊的回遷,再申請濱河路的房子,反而沒人在意了。

還有一點,自房改後,房子成為私人的了,就能自由買賣,但做為學校裡的房子,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