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界沒有出現,這讓聞卓和我都有些詫異。
蕭連山甚至回頭去問聞卓,他是怎麼做到的?
聞卓看著我一臉茫然,問題當然不會在聞卓身上,應該是我才對,我雖然擁有了法界可還沒有融會貫通,做不到隨心所欲,真正的法界應該如同魏雍和秦一手那樣,由心所發,根本不需要刻意的駕馭,就好像之前聞卓那毫無預兆傾盡全力刺來的一劍,我甚至都沒有去想過,就能激發出來,完全是一種隨心發動,在千鈞一髮之際可以呼之欲出的本能。
蕭連山那一劍我感覺不到危險,所以也激發不出結界,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解釋。
越千玲沒好氣的推開聞卓和蕭連山,白了他們一眼,一把奪過雷影還給葉輕語,在嘴裡嘀咕什麼不好試拿這個試,來這裡時間也不短了,比試的時間迫在眉睫,既然我們已經達到目的,應該趁早趕回去。
我點點頭這裡的石俑雖然已經沒什麼危險,不過身在這萬千石俑之中總有些莫名其妙的不自在,我剛離開放封印珠的祭臺,忽然祭臺上之前安放封印珠的漢白玉支臺緩緩沉下。
我應該是觸動了什麼機關,頓時緊張的警戒四周,聞卓還有蕭連山和我組成一個圈,把越千玲她們擋在身後,我的目光一直落在沉下去的支臺上,等它重新升起的時候,上面多了一方硯臺。
我先是眉頭一皺,遲疑了片刻後重新回到祭臺上,支臺上那硯臺我僅看了一眼,身後的越千玲興奮的指著硯臺聲音都有些激動。
“這是……這是我們在弦臺宮得到的錦緞上看見的那方硯臺!”
我當然認得,而且還見過,在武則天那兒我已經見過這方硯臺,和眼前的這一方一模一樣,有一孩童坐於樹樁之上,手持釣具專心致志在硯臺中垂釣,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硯臺猶如一潭秋水,孩童在湖邊垂釣。
這是一方造型工藝都堪稱完美的硯臺,硯臺邊上垂釣的孩童和釣具都於所畫硯臺渾然天成,不難看出這兩者是用同樣的材質所做,要雕刻出如此栩栩如生的人物和精細的釣具,這應該是一方澄泥硯,而只有澄泥硯才能達到這樣的要求,因為澄泥硯其精於雕琢,澤若美玉,儲墨不耗,積墨不腐,冬不凍,夏不枯,寫字作畫蟲不蛀。
我記得上官婉兒告訴過我,這硯臺叫童子釣文硯,按照硯臺的款識,以硯臺為湖水,而插筆放墨的地方做成一個巧妙的孩童垂釣樣式,就連手中的釣具也惟妙惟肖,細細的魚線垂落於硯臺中的墨汁中,猶如在湖邊垂釣。
第八十九章 單刀赴會
我曾經疑惑似乎童子釣魚硯遠比童子釣文硯這個名字更加貼切才對,可是在上官婉兒演示了這硯臺的神奇之處後,才知道童子釣文硯這個名字是多麼準確。
聞卓和蕭連山都見識過這方硯臺的奇妙之處,可惜硯臺裡面沒有墨汁,無法給越千玲她們演示,我把這硯臺的原理和傳承告訴她們,這是大唐時候的貢品,可製作這硯臺的人巧奪天工在裡面設定了機關,硯臺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底座,就是硯臺本身,而另一部分是垂釣的孩童,把要書寫的文字雕刻在特定大小的刻片上,放入孩童之中後會封閉,如果強行開啟裡面的刻片也會粉碎,要想讓孩童把字寫出來就必須要下面的底座。
當孩童插入底座後機關就會啟動,應該和現在配鑰匙的仿形原理差不多,機關帶到釣具在刻片上滑動,釣具就變成一隻筆,把刻片上的內容寫出來。
這硯臺一共只有兩方,其中一方在武則天手中,而另一方出現在朱元璋留下的黃絹上,不言而喻最後朱元璋得到了另一方童子釣文硯。
也就是我們眼前所看到的這一方,而另一座明十四陵的線索就藏在童子身體中的刻片上,和合玉杯一樣,朱元璋想要把這些承載線索的物件傳承下去,可他能想到的事,秦一手又怎麼會想不到,最終還是被秦一手收為己用。
或許是這滿城盡帶黃金甲可以操控陰箭的石俑讓秦一手太放心,事實上還真沒有誰能在這裡全身而退,我是一個例外,但越雷霆絕對沒這本事,所以秦一手才會和他達成這個交易,即便是把合玉杯交個越雷霆,他就是能找到這裡,也不會活著離開。
只是秦一手沒有想到,越雷霆居然會把合玉杯交給我,交給一個唯一能進來這裡的人。
同樣的道理,既然是一個萬無一失生人勿進的地方,把另一座明十四陵的線索也儲存在這裡當然是最好的地點。
我讓越千玲把這方硯臺收藏好,就算我們知道了最後一座明十四陵的線索,可現在已經沒有時間再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