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的將川茶的品種分細。並將零售價格和批發價格開,若是批發的量大。價格能得很大。那時候雖然沒有廣告,但是宣傳手段還是不少,曲瀚俠現在就鋪擺這個。
袁瑜蓉只管她自己的幾個鋪子,指尖蔻沒什麼操心的,穩定經營。禮品行,貨物還少,現在人家都以為這邊只是賣箋紙的地方。這個也不用急,暫時先經營著箋紙,等曲瀚旭和曲瀚文回來,貨物來了再說。
水竹居,倒是全力以赴開足馬力運營起來,正好在這段時間把水竹居的格調和菜品定下來。等曲瀚文和曲瀚旭回來,在鋪擺昌鼎禮品行。
吃飯的人什麼時候都少不了,水竹居在前一陣子,舉人老爺特別的多,宣城的人都是看在眼裡的。那時候搶不上個桌,過年家家有宴席,也沒必要過來,現在是時候過來嚐嚐這一家菜館的味道如何了。
袁瑜蓉本身對做菜又感興趣。水竹居生意不錯,對她也是個激勵。
那時候的館子,大部分都是做本地菜品的生意,例如說,去了江南,都是江南本地的菜色,這和古代運輸慢有直接關係。
不像現在,祖國各地走一圈,想吃家鄉口味的,能從南吃到北都是!地不地道另說。
經營本地菜,這也是有道道的,例如一個北方人來了江南,必定是想吃江南本地的小吃名菜,你想啊,好不容易出來旅遊一圈,當然是嚐遍當地的名菜才好,哪能出來了,還吃別的地方做的不算地道的家鄉菜?
但是有一點,嚐嚐可以,一天兩天也可以,十天八天也能行,但是長久的待著,比方說呆一個月三個月的,天天吃就有點受不了了,想吃家鄉菜,想吃熟悉的口味。
宣城是個南來北往的重要通道,又是宣紙、徽墨的出產地,來往的生意人非常多,在這裡呆一個月半個月的人也多得是,袁瑜蓉想到的,就是這個生意。
川菜是肯定要做的了,因為她自己腦子裡就有十幾道川菜的菜譜,再加上,她的廚子裡,原是有個川菜的廚娘的,這是曲瀚文特意為她找的。不過有一個問題,川菜的材料是很難找的,必須是從四川過來的才好。這件事別人恐怕就辦不到,但是對他們來說,卻是正好的事情,因為他們還經營川茶,每年是要去四川進貨的,順便帶回來就行。
別的菜,袁瑜蓉也會做幾道,但是屬於什麼菜系就有點鬧不明白了,琢磨了幾日,乾脆就像是外地人吃川菜一樣,菜系在她的這個水竹居,分成兩樣,一樣辣的,一樣不辣的!
辣椒,那個時候才傳入中國不久,江南水鄉的人幾乎是吃不了的,很多人連見都沒有見過,安徽雖然不屬於江南,但是宣城近江南,口味與江南人口味接近。
但是前面說了,宣城也是個南來北往客商雲集的地方,安徽那邊也挨著貴州、陝西。辣椒從絲綢之路過來,首先進入的就是甘肅、陝西這些地方,那裡的人是已經見過,也能吃的。
袁瑜蓉在水竹居里開闢出一小塊的地方,專門種植辣椒,這樣,能叫宣城人也看看辣椒的樣子,沒準到時候能成為一景也未可知。
現在川菜的材料還少,不過吃辣的人也少,還是以不辣的菜為主,等明年的時候,才能真正的做到袁瑜蓉心中的想法,分成兩樣。
當然,別的不辣的菜,也有特色,宣城人覺著新鮮的,首推就是長壽果燉雪蛤。再加上其他的幾道菜,很快的,就把水竹居的名聲傳播出去了。宣城人都知道,水竹居館子的菜很特別的,別的館子很少見的!
這幾天袁瑜蓉就在館子的後廚房,與廚娘們一起研究各種菜式。
廚房設計的也很漂亮,袁瑜蓉全採用的是現代人的思路,要想別人工作順心,首先給人家提供的工作環境就要舒服,不然,醃腌臢臢的,叫人怎麼能舒心的工作?廚房是全明式設計,一排的大門大窗,開著窗的話,從前面的雅間能看到廚房裡面去,這樣,即能叫吃的人放心,也能敦促廚房的人收拾乾淨。
裡牆刷的很白,地面用青磚鋪了一層,這樣比別人家的土地就乾淨許多。在地面的中間,修了一條水道,寬一尺的樣子,廚房中有什麼水就會流進水道,流出去到後面的大缸中,這樣能保持廚房的乾淨。
進了廚房靠牆是一長排的櫃子,上下三層,最上面一層是放各種調料存貨的,中間一層是碗碟筷子,下面一層是米麵,這樣存放在櫃子裡,比直接放在地上乾淨清潔多了。
另外一面牆,起了一溜了灶臺,十來個之多,大小都有,炒燉煎炸全都齊備,窗戶一開啟,衝著的是背面,也不會有油煙飄到前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