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章 (40)

地挑挑眉:“看來這事果然和你有關係。”

顧時嗯了一聲,低下頭繼續啃他的叉燒包,只隨口說道:“他小心眼,你們別理他就行了。”

“……”ricky嚴肅地看著顧時:“那胖子被扣的獎金你給補?”

顧時聞言再也沒理他,就像經紀人大人剛才不過是放了個屁。

開機第一天,顧時有和周桓對手的第一鏡。

《1985—迷途》是一部典型的公路電影,講述85後男青年白丹楓在一次失戀後的自駕旅行的路途中遭遇的一連串讓人哭笑不得的故事,影片基呼叫幽默的處理手法,但卻穿插著很多人的不幸和另外一些人的幸運。顧時的龍套角色是一個乞丐,在原來的劇本中他只出現在白丹楓踏上旅程前的場景中,而在新的劇本里,白丹楓發現,無論自己到達哪個地方,都會“剛好”撞見這個乞丐先生,而只要乞丐先生一出現,他很快就會發生倒黴的事情。到了旅程的後半段,白丹楓又一次看見乞丐先生時忍不住崩潰地蹲在地上,惡狠狠地指著乞丐先生喊:“你就是個掃把星,為什麼總來找我!”

而乞丐先生則高深莫測地回答他:“我不是掃把星,我是你的命運。”

影片的最後,當白丹楓在遭遇一路的坎坷後終於得到釋然,抵達目的地時,他下意識地在身邊的人群中尋找一定會出現的乞丐先生,卻再也找不到了。一個回身間,他看見一個拄著柺杖的老人,穿著灰色的毛衫,安靜地消失在人群中,雖然年齡差了很多,但彷彿就是那個一路跟著他給他帶來種種厄運的乞丐先生。

一般來說,這種看起來意味深長但又讓人不易琢磨得透的片子是不被大多數演員青睞的,因為演員演的畢竟不是情懷,而是片酬和票房,是講究實效主義的。演戲就像語文考試裡的長閱讀,誰都喜歡套路明確能拿高分的議論文,而討厭雲裡霧裡的散文詩,而諸如1985這種全程只有笑點沒有爆點、很多演員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物到底想幹嘛的片子,一定就是那種惹人討厭的散文詩。

事實證明,不是所有的演員都像顧影帝那樣水平高,也不是所有的新人都像顧影帝那麼刻苦。顧時來到拍攝現場時,就見劉桂凌導演坐在中間,周圍一大圈演員幾乎把他包圍住了,劉導正在非常頭大地給大家說戲。

這樣的場面很少見,顧時上一輩子和劉導合作過幾回,這還是頭一回看見他像放羊那樣給大夥一起說戲,從他的表情上就能看出來他本人也是相當無奈。

沒辦法,大導演撞上了一群新人演員,再崩潰也只能硬著頭皮陪小菜鳥們一點一點來。

“顧時,過來聽戲!”副導看見了顧時衝他吆喝道,“正好,快說到你了!”

顧時於是只好也扯了一個小板凳,加入了“影視學前班”的陣營中,像模像樣地開始聽劉導給他講人物怎麼怎麼樣,鏡頭感要怎麼怎麼樣,blabla一大堆明明應該是演員自己做功課的東西。

顧時感覺自己上輩子都沒聽劉導說過這麼多話,今兒一早上好像要把一向寡言的大導演半輩子的話都聽完了。

帶著一票菜鳥要出文藝大片,劉導也是很拼啊。

於是顧時一邊回味著叉燒味一邊仔細聽劉導給他分析這個乞丐的內在涵義。

其實依照顧時的理解,這個乞丐沒什麼含義,就倆字——路人。什麼“厄運大使”、“神出鬼沒的白無常”、“象徵主角命運的半仙”……都是扯淡。巧合促使他一次次和倒黴的白丹楓相遇,而目睹了白丹楓被一路上倒黴事情折磨崩潰的全過程後,同樣人生悲慘的乞丐便也起了一點複雜的情緒,這複雜的情緒裡包含一些惺惺相護之情,也包含一些看著和自己一樣可悲人的幸災樂禍。

就連白丹楓自己都要承認,乞丐先生一路上的冷眼、挖苦、嘲諷,對他而言漸漸地成為了一種溫暖的陪伴,哪怕遭遇了厄運,他也沒有那麼孤單。以至於他後半程每次重新上路時,就會嘟囔:“哦,那個臭要飯的估計馬上又要出來礙眼了。”等他不久後真的應驗般地再看到乞丐時,便會自嘲地說:“看來我又要倒黴了。”

所以與其說乞丐是白丹楓的命運,不如說是命運讓兩個頗有緣分的人在這段旅程中不斷地相遇、目睹對方的窘迫和悲慘,就像在照鏡子一樣,漸漸地同時釋懷,併成為了彼此不知姓名不知根底的朋友,他們互相轉身即成淹沒人海的路人,但卻對彼此永生難忘。

所以當劉桂凌blabla說了一大堆什麼命運、緣分、靈魂映像之類的高深詞語給顧時聽之後,顧時只是淡定地回問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