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了歡聲笑語。而在離草原城、北原城、冰雪城等北疆城池上千裡遠地安加拉河下游,卻有一支上萬人的人馬正在艱難的跋涉,他們地身後留下一整片被踐踏過後的雪地。隔上數十米遠就有一具動物或者人的屍體倒斃在路旁。
前面放眼望去,天地之間唯有皚皚地白雪,只有右側冰面下傳來汩汩地水聲才為他們指明瞭方向。這支部落就是為了躲避開中華帝國那些拓團追殺地蒙古喀喇沁部。
在多次的戰鬥下,喀喇沁部以前明智的沒有捲入到蒙古部落自相殘殺中去,因此保留下來的力量也成為除了準噶爾部外最為強大的蒙古部落。當然喀喇沁部也是草原東部最強大地勢力。
喀喇沁部並沒有選擇留在大草原中,與最強大的準噶爾部一樣,他們也想重新統一蒙古各部,這次為了避免被中華帝國擊敗,而是選擇了與準噶爾部一起遠走北方,但是西部利亞北疆的氣候太寒冷了,在冬天到來的時候,他們回到了讓蒙古人休生養息的捕魚兒海附近放牧,靜待恢復元氣。
不想成為中華帝國的一部分,他們北上的選擇無疑是明智的。還幻想著能打敗中華帝國而統一蒙古的那些部落們都根本不是中華帝國大軍的對手,他們很快就被中華帝國的大軍剿滅,剩餘的也都投降了中華帝國了。
依照以往對付那些漢人的中原朝廷的經驗,漢人的軍隊在大草原上掃蕩一番後,依然會回到長城以南,到時整個蒙古大草原就是準噶爾部、喀喇沁部、教漢和奈曼四部的天下,而教漢和奈曼兩部又是以喀喇沁部為首,喀喇沁部肯定有機會重新與準噶爾部爭奪草原的政權,重現蒙古人昔年的統一的風光,一統的蒙古人是強大的,是沒有人能打敗的,包括中華帝國。
誰也沒有料到的是,中華帝國不但沒有退回長城以南,而且在草原北疆上築城防守,竟然要把蒙古人的祖先之地全部襄括進去,幾位部落的王爺們得到牧民帶回來的訊息後,先是不相信,接著又是勃然大怒,他們重新聚起了捕魚兒海附近所有的牧民,得到了數萬戰士,想殺回蒙古大草原。
他們的大軍行進到鄂爾渾河畔,眼見就要進入大草原,這些王爺們最後還是頹然的下令大軍返回,在各種資訊的傳遞下,他們知道中華帝國那無可匹敵的先進武器有多麼的可怕,眼前的這幾萬人馬幾乎是蒙古各部所有的男丁,一旦失敗,蒙古人東部部落聯盟甚至有可能徹底消失,加上各位汗王和王爺們的心並不齊,他們不敢冒這個險。
多次的退卻,讓各個部落對周邊的小部落的控制力大為下降,許多小部落趁勢脫離他們的控制開始投奔中華帝國,而敖漢、奈曼也漸漸開始對喀喇沁部有離心之意。
只是隨之而來的中華帝國大軍的掃蕩讓蒙古各部漸漸又聚到一起,因為敢於返回攻打中華帝國佔領的蒙古大草原的各部無一不被中華帝國大軍剿滅,中華帝國的大軍還數次出動,他們直接來到了捕魚兒海,開始對附近的蒙古人掃蕩。
中華帝國的軍隊每次掃蕩出動的都是一個軍以上的清一色的步槍騎兵,分成多路包抄,縱使聚起所有的蒙古人也不是中華帝國的哪怕是一個旅的對手,蒙古人只得在中華帝國的大軍追擊下拼命逃竄,好在鐵路還沒有修到這裡,在漫長的路途上靠著馬車拉的一些補給讓中華帝國的大軍的補給不易,一旦越過捕魚兒海就不得不返回,這才讓蒙古各部有了喘息之機。
開始的時候,雖然中華帝國大軍有飛艇,但是架不住人家使用的探查情況的老鷹也不少,中華帝國的大軍每次都抓不到蒙古人的主力,只有剿滅一些訊息不便的小部落,得到的牛羊連給大軍打牙祭都不夠,不過,在間諜的傳遞訊息下,中華帝國的高層們也看到看似勞民傷財的舉動對蒙古人帶來的麻煩遠不止損失掉一些牲畜那麼簡單,每年為了躲藏中華帝國的大軍掃蕩而進行的搬遷,讓蒙古人的嬰兒大量死亡,牲畜不得繁殖,使得蒙古人丁數人之後不但沒有增加,還而有越來越少的趨勢。
蒙古人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並不怕搬遷,但他們再不怕搬遷也無法忍受得了在搬遷時被敵人追擊的情形,夏秋兩季捕魚兒海附近正是水草繁茂的地方,蒙古人在這片豐美的草場卻是心驚膽戰,誰也不知中華帝國的大軍何時就會出動,唯有進入冬季才會安心一些。
只是今年這個冬季也不安全了,伴隨著中華帝國的那些開拓團的小股兵力擺脫了補給的麻煩,完全是以戰養戰,只要不是大雪封路,完全可以作戰,這才打了蒙古各部一下措手不及,尤其是四個最大的部落汗王都誤判了形勢,在長江雙團的第一波打擊之後沒有及時遷移,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