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龐大的傷員。在電報的結尾歐震甚至於判斷獨七師經此一役基本上是殘了。
看完歐震上報回來的前線戰況,不管是第九戰區司令部還是軍委會都沉默了。包括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軍政部長何應欽,甚至於高居武漢的老蔣不解之餘,對於馬錚以及他麾下的這支部隊滿是欽佩。
能以區區一師之力獨自對抗日軍兩大師團,而且還能戰而勝之,不管這支軍隊傷亡多麼慘重,都足以算的上是真正的精銳之師了。而馬錚僅憑這一戰也能列入當世名將了,中國魔將之名當之無愧。
同時老蔣也暗暗慶幸,幸好自己當時不惜一切代價將這個人以及這支軍隊調到了武漢前線,不然的話現如今的戰局不知道還要糜爛到何種地步。
按照之前的情況看,第九戰區根本就無法阻擋長江南岸的日軍的進攻,在日軍海陸空三位一體的戰術面前,不管是薛嶽的第一兵團還是張發奎的第二兵團都只能被動挨打。安慶丟了、馬當要塞丟了。彭澤丟了、湖口丟了,就連素以武漢門戶居之的九江也丟了,如果獨七師不南下的話,恐怕武漢也終將不保。
武漢要是丟了,這對於中國的抗戰形勢來說極為不妙,不管是國內還是國際上的影響都將極為深遠。甚至於堪稱是災難性的。首先說國內,武漢作為全國第二大城市,且還是臨時的國家首都,要是被日軍攻佔的話,這對於國內民眾的抗日熱情將是一種空前的打擊。
其次是中國國內也不是鐵板一塊,尤其是國民黨內部,關於是戰是和分歧很大,特別是國府的一些高層,對於抗戰的前景很不樂觀。抗戰必亡的情緒在黨內蔓延。一旦武漢淪陷,這部分人必然會與國府決裂,這對於國民政府來說可以說是一場災難。
最後就是國際上的影響,事實上自開戰以來國際上就很不看好中國的抗日前景,認為在強大的日本面前,中國就是一個剛會走路的嬰兒,兩者根本就不是同一級別的對手,勉強放在同一擂臺上。其結果就是中國被秒殺,也正因為如此日軍才會狂傲地喊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口號。
儘管經過一年多的血戰。中國政府和軍民用鮮血和生命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戳破了其吹出去的牛皮,但是國際上依然不看好中國,因此在中國人最需要援助的時候,英美不但沒有施以援手,反而還落井下石。徹底斷了中國政府對外購買軍火和戰略物資的渠道,簡直是混賬至極。
現如今只有同病相憐,且有唇亡齒寒的蘇聯意識到了日本人的野心和危害,在中國政府最為困難的時候施以援手。但是蘇聯也擔心自己的錢打了水漂,因此對於貸款的數額都有明確的限制。這對於國民政府來說只能算是杯水車薪。一旦中國政府在戰場上出現什麼大的失誤,不排除蘇聯也會和美英一樣放棄中國的可能。
然而這一切都因為獨七師的突然出現悄然發生了變化,這段時間中國各個戰區都是捷報頻傳,不但有成建制殲滅日軍的戰例,甚至於還有收復被敵人攻佔的省城的先例,抗日形勢一片大好,國民政府在國際上的地位明顯上升了。
不管是美英還是德意,對於中國政府能堅持如此之久而且竟然有反擊之態表示驚訝和讚賞,一些國家甚至於已經開始探討要不要援助中國的法案。這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而這一切都是根據軍隊在前線的表現而決定的。
正因為如此,老蔣對於自己當初的決定感到萬分的慶幸,儘管當初他的意思不過是驅狼吞虎,讓日軍和八路軍血拼,自己坐收漁翁之利。現在看來效果非常之好,獨七師南下二十餘天連戰連捷,打的日軍毫無還手之力,但是其自身傷亡也極為慘重,正好如了他的意。
只是老蔣心中有點可惜,獨七師這樣一支精銳最終還是殘了,就算是再補充多少兵力也不可能短時間內恢復戰鬥力,可惜了。
其實對於日本這個敵人老蔣自認為很瞭解,畢竟在青年時期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在日本待著,甚至於還在日軍第13師團第19聯隊呆過一段時間,當過後補士官。老蔣深知日本的強大,更知道日本人對於中國的野心,抗日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
老蔣也曾想透過妥協退讓來讓日本人滿足自己的野心,從而不再對中國虎視眈眈,所以在九一八的時候他命令東北軍不要抵抗。
但是結果呢,九一八事變過去僅僅一年就發生了長城抗戰和二一八淞滬抗戰,緊接著便是華北危機,直到36年的時候還發生了綏遠抗戰,因此老蔣知道妥協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只會讓日本人看到他和他的國家的軟弱和無能,因此在盧溝橋事變爆發之後老蔣便決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