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契,不管是單獨與荷蘭或者是法國談判都只是日本一樣相情願的事情,上述幾個國家只想維護東南亞現在的局面,如果日本非要橫插一腿,一定會遭到這幾個國家聯合抵制的。
與荷蘭以及法國談判結束之後,日本上層已經知道對英法荷等國的戰爭已經勢不可免了,因此大本營要求對國家物資力量有準確的判斷,所以參謀本部責成陸軍省戰備科對於假如帝國在昭和16年(1941年)春季與美英開戰,或者絕對避免戰爭這兩種場合,日本國家物資力量可能出現的變化進行了研究,5月15日陸軍省戰備科向參謀本部首腦報告了研究結果。
根據陸軍省戰備科的報告,在開戰的情況下,日本的國家物資力量如果對美英進行長期戰爭,是令人擔心的。即戰爭進行到第二年末左右,大概還有充分的潛力足以摧毀敵人的進攻。但到那時液體燃料恐怕暫時要產生困難,同時隨著戰局的持久,經濟上支援戰爭的力量恐怕將要動搖。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進口的斷絕和擴大生產能力形勢不佳,只要船舶沒有大量的耗損,鋼鐵和輕金屬可望逐年有所飛躍增長,但稀有金屬和有色金屬僅靠國內微小的生產能力是無法彌補斷絕進口所造成的虧損的。
靠逐漸消耗儲備尚可敷衍兩年,但到第三年以後,便將逐漸陷入供應顯著減少的困境之中。屆時液體燃將是令人擔憂的,恢復和開發佔領地資源的進展與儲備的消耗之間,有一段時間會出現青黃不接的局面。
另外,船舶問題也將嚴重起來,特別是這會因減少煤炭的運輸而帶來工業的全面萎縮,而且輕工業資源的困窘也將給國內問題增加麻煩。
由於形勢的演變而不得不開戰時,為了解除上述憂慮,除了爭取迅速結束對南方的作戰外,尤需極力不使荷屬東印度的資源遭受破壞。另外,關於船隻問題,需要深入考慮作戰和經濟的配合關係。
同時陸軍省戰備科還就日本如果可以避免與英法美荷等國戰爭的情況下的物資力量進行了研究。並且形成了書面檔案上報到了大本營。日本如果在經濟上不和美英斷交,同它們在東亞的殖民地繼續保持一定程度的貿易,並且對南方各地區進行的經濟談判能逐步有所進展的話,則日本的物資力量最初兩年雖將下降,但以後將會逐年有若干程度的恢復。
如果在經濟上和美英斷交,則國家的物資力量特急劇下降,其恢復也將十分困難。特別是石油的儲藏量將逐年減少。國家力量和戰爭力量將因消耗而下降。無論在上述任何一種情況下,經過數年,日本國家力量的飛躍發展和軍備的真正擴充都將難以實現。
最重要的是,日本應爭取建立大東亞自給圈,同時要避免無益地刺激美英,儘可能依靠美英集團的資源培養國家力量,做好能夠立即應付任何事態的準備。
陸軍省戰備科的報告大大刺激了日本的陸海軍,更刺激了日本政府,這份報告充分考慮到了日本各種情況下的物資儲備以及可動用的力量,包括人力財力以及物力,但是結論卻令日本方面極為沮喪。
為此日本高層認為有必要和美國政府進行更深層次的溝通,以確保日本在戰爭物資方面的供應和儲備,於是日本和美國秘密開始接觸,準備進行談判。
然而美日之間的談判還沒有開始,莫斯科方面卻傳來一個好訊息,蘇聯已經同意和大日本帝國進行諒解,並且願意簽訂中立條約,隨即松岡洋佑外相趕往莫斯科。
蘇日雙方經過近一個多月的秘密交涉,終於於1940年5月13日正式簽訂了《蘇日立條約》。
根據條約內容規定:簽約雙方承諾雙方保持和平友好關係,互相尊重對方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一旦簽約的一方與一個或多個第三方勢力有敵對沖突,條約的另一方將在整個衝突期間保持立。本條約自雙方批准之日起生效,並保持五年有效期。如果條約雙方都未能在條約到期一年前宣佈無效,則視為自動再延長五年。
蘇聯竟然與日本和談了,這讓很多等著蘇日兩國硬碰死磕的國家碎了一地的眼鏡,其就包括德國和英國。
此時正是大不列顛空戰已經進入最激烈的階段,德國雖然將全部的空力量全都投入到了對英倫三島的轟炸,但是英國人的抵抗一直在繼續,這讓希特勒極為惱火,同時卻又無可奈何。
因此希特勒認為用武力逼迫英國屈服已經沒有多少希望了,而從歐洲出兵進攻英國本土的可能性又不大,再加上德國海軍原本就不是英國海軍的對手,所以希特勒認為德國對西歐的進攻應該告一段落,接下來是時候重新考慮德國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