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裝備以及大量的工業裝置。
但是當訊息傳來之後,馬錚對於蘇日簽訂的這個條約還是相當的不滿,因為裡面的一些內容實在令人難以接受,尤其是蘇聯竟然宣佈承認“滿洲國”,同時承認日本在華北的利益,這是對《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的嚴重侮辱和背叛。
而且為避免觸怒日本人,蘇聯在條約簽訂後開始減少並在蘇德戰爭爆發後停止了對中國抗戰的支援,同時撤回在華的志願飛行員,使中國失去了抗戰物資的一個重要來源,這對正與日寇浴血奮戰的中國人民是一個十分沉重的打擊。
另外蘇聯和日本簽訂這個中立條約之後,失去了蘇聯這個娘奶的中國政府必將迎來更加嚴重的民族危機。親日派肯定不會錯過這個絕好的機會,一定會大肆散佈抗日必亡的謬論,甚至於還會公開投靠日本侵略者。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歷史上在這段時間內,投敵叛國的國民黨高階將領達58人,副總裁以下的國民黨中央委員20餘人,投敵軍隊則達50萬之多,佔偽軍總數的62%。因此可見《蘇日中立條約》的危害有多大,它的出現大大加劇了中國抗戰的困難局面。
這些都是馬錚所不願意看到的,因此他認為有必要站出來將自己的立場闡明,即便是對局勢沒有什麼根本性的幫助,但是卻可以讓國人看到,中國人並不會因為失去一個並不可靠的盟友而向敵人卑躬屈膝的投降。
不過對於這次蘇日媾和,馬錚心裡氣憤的同時也有一點小激動,氣憤的原因就不說了,上面已經說的很清楚了。
至於馬錚心裡的那點小激動也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一直以來馬錚都很擔心自己的出現會不會導致日本改變既定的策略,不向南發展,反而採取北進的策略,那對於整個中國乃至於世界來說都是一場災難。
有很多人都說,日本不管是南下還是北上,最終的結果還是一樣的。畢竟日本的國力擺在那裡,再強大的蟒蛇也不可能將大象吞噬。更何況就當時的國內國際局勢而言,南下是日本最好的選擇。
從現實出發,日本要進攻蘇聯的話先要考慮進攻路線,從地緣以及其他因素考慮日本可能有三條進攻的路線:一是從中國東北出發,日本可以進攻蘇聯遠東地區,目標將會是外興安嶺一帶和蘇聯的西伯利亞地區,但是這一地區地廣人稀。大片地方都是不毛之地,戰略上和經濟上的價值不大,如果想從這裡攻向蘇聯的歐洲部分那是極難的。
另一條路線是從蒙古出發進攻蘇聯,可是這裡是日本碰過壁的,走這裡也不現實,畢竟在這裡有蘇聯的百萬大軍在把守,不是可以輕易過得去的。
可是這裡是最合理的路線,要從其他地方走不是太遠就是太難,如果要考慮戰機的話這、這裡是最好的選擇,只不過日本輕易不會選擇這裡罷了。
第三條也是很合理的路線,但問題更多,要從中國的河西走廊到新疆,再進攻蘇聯。所費的力氣更大,而且地理同樣複雜。氣候也極為惡劣,更重要的是黃河天險是一道很難跨越的障礙。
此時中國的抗戰已經進入到了相持階段,日軍對國民黨的全面進攻已經停止,開始區域性進攻,並對敵後的八路軍游擊隊進行清剿,對中國的戰爭似乎遙遙無期,困難極大。在這種局面下日本一定要北上進攻蘇聯的話必然得調動大批兵力北上,這樣就會造成中國戰場上的空虛,日本是不願意看到這一情況的。
而中國這一方呢,國民黨在抗戰初期被日本打得損失慘重,如果日本真的北上的話國民黨會停下來喘口氣,而八路軍不同,在日軍空虛的地方,他們會趨機大力發展部隊,收復失地,並把戰爭引向日本統治的區域,國民黨大概會看著和日本人拼命,而自己躲在後面繼續武裝部隊。
因此,如果日本進攻蘇聯,無論走哪一條路,都將和強大的蘇聯遠東軍對陣。國民黨在講打不過日本的原因時總把失敗的責任藉口說成是武器和火力不如日軍上,常常講日軍一個師的火力要超過一個軍的水平,可是日軍要是面對蘇軍又將會如何呢。(未完待續。)
第八百四十三章:蘇日媾和背後的意味(求訂閱!)
【抗日之鐵血兵王】第八百四十三章:蘇日媾和背後的意味(求訂閱!、求月票、求一切!)
儘管很多人都認為即使是日本北上攻擊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也不會有任何的改變,德日依然會失敗,盟國必然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對於這個觀點,馬錚自己卻不很是很認同。上述觀點固然不能說是錯誤的,但是也不見得是正確的。因為戰爭不僅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