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日本人會答應嗎?”傅宜生驚訝地問道,如果真有這麼多的物資的話,把那些俘虜歸還給日本人確實挺划算的。
“他們會答應的,因為杉山元承受不起綏西守軍全軍覆沒的打擊,這會對他的威信造成嚴重影響的。”馬錚道。
“那好,我們也不要這些日偽軍了,戰利品分我們一半就可以了!”傅宜生道。
“糧食和武器裝備沒問題,但是俘虜兵不行,我們也需要兵員。再說貴軍的駐地可是有塞上江南之稱的八百里河套平原,地廣人富,想招兵實在是太容易了,那像我們的防區,全部人口加起來也就不到兩百萬人,部隊招人比娶媳婦兒還困難,還望傅將軍理解。”馬錚道。
傅宜生想了想說道:“那些俘虜兵你們可以全都留下,但是貴軍必須讓開一條綏西到晉西北的安全通道,要知道現在貴軍將包頭附近以及整個伊克昭全部佔領了之後,事實上已經切斷了我部與二戰區司令部的聯絡。”
馬錚點了點頭說道:“沒問題,我會交代下去,以後貴軍行動之前只要和伊克昭境內的守軍打一聲招呼,他們就不會攔截貴軍的。請傅將軍放心,我們八路軍是真心打鬼子的,絕不會向自己人開槍的,更不會背後捅刀子的。”
。。。。。。(未完待續。)
第三百三十七章:日軍代表到了
【抗日之鐵血兵王】第三百三十七章:日軍代表到了(求訂閱、求月票)
馬錚同傅宜生之間的會談很成功,兩人就第35軍同綏察軍區的防區達成了協議,就以雙方目前實際控制區為界,互不侵犯。
作為補償,綏察軍區要在和日軍完成交易後分給第35軍3000支步槍和150挺輕重機槍。另外還要開闢一條烏拉特前旗、杭錦旗、東勝到晉西北的通道,在這條通道上晉綏軍各部只要提前報備就可以隨意通行,不受阻攔。
這個協議看似是馬錚所部吃了虧,但是實際上馬錚和傅宜生都清楚,真正吃虧的還是晉綏軍,因為現在不管怎麼說還是國民政府當家,而晉綏軍又是國民政府承認的地方部隊,綏遠則是晉綏軍固有的勢力範圍,不管包頭是不是馬錚所部從日本人手中搶回來的,只要晉綏軍還在,這地方就應該歸晉綏軍,說道什麼地方也是人家有理。
現在只不過有理比不上拳頭大的,馬錚所部兵強馬壯,所以就算是綏察軍區佔了包頭,別人也不敢多說什麼。但第35軍真要是鬧起來,恐怕最後讓步的很可能還是馬錚所部。
更何況馬錚早就知道國民政府上下現在早就看八路軍很不順眼了,八路軍的快速發展已經成了包括老蔣在內的很多人的心病,要是傅宜生借題發揮的話,國民政府肯定會要求馬錚所部回到自己的防區,將包頭讓出來的。
如果馬錚所部照做的話還好,如果不照做的話必然會被國民政府抨擊為違抗軍令,如此一來兩黨之間關係必然會受到影響。
這一點馬錚能想到,傅宜生同樣能想到,他能以武器裝備換地盤而尋找臺階下。可以說已經做出了讓步,所以對於傅宜生提出的要求馬錚也答應的很爽快。
當然了,馬錚也清楚傅宜生這麼做也是有原因的,並不僅僅是因為他本人深明大義,不願意和八路軍搞摩擦這麼簡單。
傅宜生出身晉綏軍,大半輩子都在為晉綏軍服務。但是他和晉綏軍大佬閻錫山的關係卻很一般,遠遠比不上楊愛源等人,之前是因為老蔣對傅宜生另眼相看引得閻老西的猜忌,而現在則是因為傅宜生對軍中的一些改革讓閻老西很不滿意,因此矛盾重重。
而引發傅、閻之間裂痕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傅宜生對八路軍的態度,在傅作義受任第2戰區北路軍總司令時,所部防區八路軍120師隔河相望,因此雙方信使往來不斷。交換情報,建立聯防。傅作義贊成共/產/黨的全民抗戰的主張。對******十分信服,多次拜會過主席,並同王若飛、南漢宸等結為知友。後來傅部移駐河曲,還邀請八路軍程子華、南漢宸及犧盟會的續範亭等舉行會談和聚餐,交流整軍抗戰的經驗。
主席甚至還贈送傅政治書籍和論述抗戰的著作,最重要的是經延安方面決定,延安陝北公學和抗大向35軍輸送了大批優秀學員,使傅部的抗日力量得到充實。38年年初。傅建立了北路軍政治工作委員會,仿照八路軍在軍隊各級相應設立政治工作機構。其中許多負責人由延安派遣的幹部擔任。
傅還制定了《北路軍政治工作守則》,規定廢除打罵士兵;實行經濟公開;活躍士兵文化生活;幫助勞苦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