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他們這些國家對大唐並沒有太大的好感。
他們很羨慕,甚至是仰慕大唐、大唐百姓的生活、文化,羨慕這裡的一切。
可他們並不能擁有這樣的一切。
或許這其中是有地理環境的因素,但他們不會去想,如何發展讓自己變得更像大唐,他們也不會去考慮,如何讓自己的百姓們過上好日子
他們只會覺得。
“你看,這個大唐這麼好,不如我們把她給瓜分了,佔領他們的土地、佔領他們的百姓,我們也就成了她!”
這也是為什麼,這片土地上,王朝來來往往,但主體民族始終都是那麼一批人,這也是為什麼這個文明,能夠一直偉大至如今,為什麼他們都會被同化的原因。
這些國家只想如字面意思的那樣,成為這個大唐。
他們同時仰慕,同時也記恨著大唐。
他們本以為,大唐對他們也是同樣的情感。
恨不得他們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可是今天聽到魏徵的這一番話,他們方才真真切切的意識到,自己國家的眼界是有多麼的淺薄。
他們學大唐、學漢人這麼多年,只學了一個表象的皮毛,那些根本的,藏在靈魂深處裡的高貴品格,他們一個都沒學會。
大唐完全可以不同他們說這些東西。
國與國之間,利益方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即便大唐不說,等這些東西爆發出來,他們也沒辦法對大唐做出什麼,甚至等到那個時候,他們就連動動嘴皮子,向大唐發出譴責,都不一定能夠做到。
就算譴責了,不疼不癢的譴責,又能有什麼用。
大唐都不會因為這些東西,而有什麼名譽上的損失。
可大唐還是把這些可說可不說,從他們的角度上,一定不會說的“代價”告訴了他們。
大哥。
不少人腦海中,都浮現出來這麼兩個字。
大唐也的確是想要他們發展起來,才會告訴他們這些東西的吧。
他們看向魏徵的眼神很是複雜。
吐蕃的使臣緩緩站起來,向魏徵發問:“如果我們不想接受這樣的條件,又是真的想要從大偉大的大唐這裡,獲取那些技術的話,還可以談其他的條件嗎?”
魏徵板起臉,搖了搖頭:“原則上,應該是可以的。”
“但這需要一定的時間,半年、一年,或許會更長。讓大唐重新審視一下兩國之間的關係,重新制定對應方面的東西。”
“我想,這些浪費的時間,貴國應該是難以接受的。”
要麼全盤接受。
要麼就“等下去”,而這個等待的時間,是未知的。
可剛剛從魏徵嘴裡吐出來的那些代價,著實是讓他們有些難以接受。他們並未親眼見到那些科技的厲害,自然會有些躊躇猶豫。
太和殿上,一片寂靜、沉悶。
兩刻鐘後,室韋的使臣站起來,朝著林深和李世民恭敬的行李作揖:“偉大的大唐皇帝,我們室韋願意接受這樣的條件。”
他們就是遊牧民族。
之前就是靠養豬、養牛為生,答應大唐的條件,他們的生活也不會有多少改變,只不過是攤子要鋪得更大一些。
和高句麗這些需要提供製造物,或是開採礦物的國家們相比,所謂的“水土流失”這種副作用就顯得有些不疼不癢了。
室韋開口後。
南詔的使臣就迫不及待的跟著開口了。
自去年以來,南詔國的三公主同林深建了聯絡,如意超市開在了南詔國境內之後,大唐同南詔之間的關係,就親密了很多。
南詔國的紡織物——這種極具異域風情的東西,頗受大唐百姓和勳貴們的喜歡。
南詔國是真真切切的體會到,向大唐輸出這些紡織物,能夠給他們的國家帶來多麼巨大的利益。
所以,他們也答應了下來。
吐蕃緊隨其後。
陸陸續續的,如吐蕃、渤海國這種,只需要向大唐提供肉食、糧食的國家,差不多都堅持著他們之前的意見,即便是在魏徵說出“代價”之後,依舊堅持著要和大唐“合作”的想法。
倒是如高句麗這樣的,面臨著未知,甚至他們無法理解的“代價”的國家們,猶豫著,甚至有些人的臉上,還漏出了抗拒的神色。
魏徵拍拍手,看著這些國家的使臣們,輕聲說道:“好了,今天就到這裡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