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為矚目的,是兩個人。
一個是王珪,那位被扒了官身的正四品官員,百姓們從來沒有想過,只是商賈漲價這麼一件小事,竟然能把一位四品大員給拉下馬。
另外一個就是魏徵了。
這位常在百姓眼中刷存在感的,真正站在大唐權力頂尖的人,被治獄,被罰了俸祿,還額外處罰了銀子。
雖然沒有被扒了官身。
但朝廷給出的說法,也只是“念在玄成公往日有功,容許玄成公戴罪立功”。
一次處罰百多人,五品及以上的官員,足足有將近百人。
這
是所有百姓頭一次見到的場景。
除此之外,民報更是正兒八經的探討了一下為什麼商賈漲價會受到朝廷如此之大的重視,說了一大堆道理。
百姓們大多看不懂。
不識字的也聽不懂。
但他們就記著一點,楚王殿下說商賈不顧一切的漲價是壞事,那麼他們在心裡就認定,這就一定是不可原諒的壞事。
實際上,他們大部分人都還不知道漲價的事。
有些是在昨天看到“趕鴨子”的場景,方才知道的這件事。
有些甚至是在今天看到邸報後,才知道的。
至於關門歇業的那些商號。
對百姓們的生活影響,其實也不算很大,畢竟現在的大部分的商號,販賣的都是胭脂、布料衣服、首飾、茶葉
這些對普通百姓,乃至於一些小貴族來說,都不是生活的必需品。
民報還說,從今往後會成立一個叫做“物價局”的新部門,雖然沒說是誰提議的,但如此超前的意識、說法
還是讓他們心知肚明。
除了楚王殿下之外,就再沒其他人能夠說出來了的。
除此之外。
在民報關於此事的報道的最後面。
還附上了一段話,“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番話真是讓不少百姓有些感動。
一家茶樓裡。
幾名讀書人正人手一份報紙,端看著,在慢慢摸索之後,一個人感慨了一聲:“沒想到當今聖上竟然能說出這麼一番話。”
君舟民水,並不是什麼新鮮的說法。
在《荀子》中就早有提過。
但對一名皇帝而言,這種說法其實是很不討喜的,有些心眼小的,甚至是會很討厭這種說法。
“我是皇帝,憑什麼還要照顧百姓的想法?”
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都有這樣的想法。
“當今聖上雖有些缺德,可本性還是不差的。”另外一名讀書人嘆了口氣,搖了搖頭,“但他對百姓、對社稷都是有大功的。”
說著,他頓了一下。
“若不是因我朝出了楚王殿下這麼一位大聖人,以陛下之能,怕也是能青史留名,比肩光武。”
他嘴裡說的“缺德”,只是單純的評價“玄武門之事”。
就在他們兩個討論李世民究竟是什麼程度的皇帝時。
又一名讀書人開口:“你們就沒注意到,民報上說的商賈之事?”
兩位讀書人為之側目。
“商賈之事有何在意之處?”
“左右不過一群趨利忘義的小人罷了,便是有楚王殿下這等好榜樣,也只有區區四家能夠為民考慮。”
那名讀書人搖了搖頭,翻到第二版。
伸手一指其中的一句話。
“你們看,這是楚王殿下的話。”
另外兩人定睛一看。
“只有資本的流通、保證市場的繁榮才能夠讓百姓們使用得起更便宜、質量更好的貨品,但這並不是商賈逐利的藉口,如果商賈不能夠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那也不過是又一種換了層皮的“世家大族”罷了”
兩個人把這句話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
一個人抬起頭,皺著眉頭問道:“這句話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楚王殿下倒是有見地,一句話便指明瞭商賈和世家大族的共通之處,其本質都是“惡”的。”另外一個人摸了摸下巴,感慨了一聲。
那名讀書人再次搖頭,伸手又在這段文字上一抹:“不,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的是這句話,資本流通、保證市場繁榮,是能夠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的手段之一。”
另外兩名讀書人一愣。
“所以這是楚王殿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