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劇院外的一家茶樓裡。
看戲出來的人,有一批人並沒有回家,而是就地在茶樓坐了下來,開始討論起他們在劇院裡的見聞。
一名中年男人端著手裡的茶杯,剛才舞臺的一幕幕,好像還都是歷歷在目:“真是讓人大開眼界,沒有想到故事竟然還能以這種方式出現。”
“可不。”一個人點頭應和,臉上有些感慨,“不知道我寫的話本小說,能不能改編成這樣的戲劇。”
他是一名小說家,目前在長安的一家邸報裡連載自己的話本小說,那家小說邸報的發行量還算不錯,每月兩刊,每刊都能有一萬多的發行量。
只是和如意娛樂這種大塊頭,和三國演義這種小說話本中的標杆相比起來,就還是差了一些。
旁邊的人安慰他:“也不是沒有可能,你想想昭君出塞,這是哪裡的話本小說我都沒有印象。”
中年男人幽幽開口:“這是後漢書匈奴傳裡記載的一件事。”
那人一愣:“是真實的?”
中年男人點點頭。
昭君出塞說的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說是匈奴當時紛亂,一名匈奴的大汗就想要得到西漢的援助,一統整個匈奴,於是就向西漢求親。
那個時候,匈奴已經成了西漢的屬國。面對這樣能夠加強兩國之間關係的請求,漢元帝自然是應許的。
但是他又捨不得將美人賜出去,於是就在自己後宮的畫像裡,挑了一個並不是那麼好看的姑娘賜予匈奴,也就是王昭君。
宮裡的女人,並非是個個都要皇帝親眼過目的。
大多都是畫師畫像,再呈給皇上。
王昭君不願意賄賂畫師,於是那個姓毛的畫師,就偷偷摸摸的把王昭君畫醜了一些。
等漢元帝親眼見到王昭君的時候,才感到後悔,不過皇帝金口玉言,他又不可能撤回自己的話……
於是王昭君便只能嫁到匈奴去。
這個故事在民間也算是耳熟能詳,只是經常會有一些錯誤的說法流傳什麼,比如說什麼王昭君是漢元帝的妃子,稱號是“明妃”。
但這並不是真的。
只是在晉朝的時候,為了避諱“晉文帝司馬昭”的名諱,才將“王昭君”改名成“王明君”,明妃的名號也就是這麼來的。
那個人咂了咂嘴:“那個姓毛的畫師還真是該死,不過說真的,如果西漢有照相機,那也就不至於出現這種事了。”
中年男人搖頭大笑:“西漢雖強,可他們沒有楚王殿下,又怎麼可能會有照相機?”
“如果那個時候,西漢有楚王殿下的話,恐怕王昭君這樣的美人也不會成為漢元帝的妃子。”一個人把腦袋湊了過來,輕聲說道。
有人點點頭:“像是這樣的美人一定會傾心於楚王殿下的。”
“可不是,天底下哪個女人不想嫁給楚王殿下?”
桌子上的男人們會心笑了起來。
最後這句話是有來頭的,是出自那篇以楚王殿下為物件的臆想小說裡,這是其中的一個小短篇裡的故事女主角對長樂公主說的一句話。
偏偏這句話,並沒有引來任何人的反感,無論是男人或者是女人。
他們都認為這句話說的十分在理。
楚王殿下長的好看、又有才華、又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脾氣性格也是極好的,這樣的男人……
誰也挑不出毛病。
一個沒有買到票進去看錶演的人湊了過來,順手還帶著一碟茶點:“我聽說,在表演完了之後,楚掌櫃還出來說了什麼拈鬮的事?”
中年男人點點頭:“是有這麼一回事。”
旁邊人笑著說道:“說起來這位楚掌櫃雖然是女兒身,但氣魄倒是尋常男人都比不上的,她還真敢把那些獎勵給拿出來。”
這賣關子的說法,讓旁邊人的心癢癢起來,他急忙問道:“獎勵是什麼,一直都聽你們在說故事的事,怎麼沒人說一說這拈鬮的事?”
中年男人笑著解釋起來:“具體的規矩楚掌櫃還沒說呢,只是說了方式,只要買票來看這場戲劇,憑藉門票就可以參與拈鬮。”
“拈鬮的最大獎勵,好像是一輛楚王殿下即將售賣的新車,二十多萬最高配置的那種。”
“除此之外,好像還有一些腳踏車、收音機、會員卡之類的東西。”
過來詢問的那個人對後半句話已經有些聽不下去了,腦子幾乎完全被“最高配置、新車”這幾個字佔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