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老祖應聲道:“人族強者林立,然而,如今實力過度膨脹,駁雜不分,燧人氏已經有心重整人族大勢,所以,此番大劫,人族既在劫中,又不在劫中,你等可自行論處,商議應對之法。”
六位聖人一聽,不由得為之齊齊一怔,不論是上清聖人通天教主,還是太清聖人太上老君、亦或是玉清聖人原始天尊、女媧娘娘、西方教的兩位聖人接引以及準提,都不由得為之驚愕:這燧人氏好大的魄力,竟然要藉著天地大劫來重整人族大勢,這等手筆,便是他們這些天道聖人,都自嘆費如。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六大天道聖人之中,最會收徒弟的上清聖人通天教主,座下也不過僅僅數萬名弟子罷了,而且還良莠不齊,少的如太上老君,入室弟子就只有一個,接引、準提、元始天尊,門下弟子數量也都有限,平時護著都來不及,哪裡敢讓他們肆意的在天地大劫之中游蕩?
然而,人族卻不一樣,如今人族修士如雲,光是大羅金仙的數量都已經破萬,數十名混元強者,更有燧人氏楊逍這樣的至尊強者坐鎮,他有這個本錢整頓人族大勢,這一點,是各大教派勢力所不能相比的。
就在這個時候,卻聽鴻鈞老祖道:“天地大劫,仙神遭厄,無論是什麼人,哪怕不在榜上,但亦身在劫中,大劫來臨,一樣有性命之危。”
六位聖人聞言,不由為之愕然,如此說來,上這封神榜還是一件大好事啊,至少,還能保住一條小命呀。
太清聖人太上老君問道:“這封神榜該當如何處置?”
鴻鈞老祖道:“大劫來臨,自有應劫之人主持封神之事,此人當會拜入聖人門下,待到應劫之人拜得聖人之師,便可傳此二寶與那聖人,由那封神之人親自執掌,封神完結,天書自當重回紫霄宮。”
諸位聖人一同出了紫霄宮,各自迴歸聖人道場。太清聖人太上無為,上清聖人通天教主只是吩咐門下弟子,大劫將至,各自靜坐洞府,默誦黃庭,否則禍福自領。其餘三位聖人門下不在榜上,唯有玉清聖人原始天尊回到崑崙山玉虛宮時,心裡已經開始暗暗算計。
就在紫霄宮中眾神匯聚的時候,楊逍也終於開始了人族大勢的更改,他將南瞻部洲化為凡人界,乃是人族凡人大部之所在,將東勝神州化為修行界,乃人族修行者匯聚之所在,西賀牛州與北俱蘆洲因為地勢限制,作為緩衝地帶。
此法一出,頓時整合了人族中堅力量,東勝神州成了人族強者的大本營所在,無數人族強者都在此處繁衍道統,傳承後輩。相比之下,南瞻部洲倒是成為了人族與各大聖人教派爭鋒的前哨。
自大禹後,其後人啟建立了夏朝,從此便將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成湯,乃是軒轅黃帝之後,姓子氏,初始帝有次妃簡狄,祈於高,有玄馬之祥,遂生契。契事唐虞為司徒,教化民眾有功,遂封於商,傳十三世,生太乙,是為成湯。
夏朝以氏更傳,代代相接,有十餘代,有桀繼位,桀王無道,故有奇人伊尹氏,自願為奴,出諫於湯王,以揹負鼎足為湯王烹炊,以烹調、五味子為引,分析天下大勢,後有湯伐桀,諸侯大會,群侯舉湯為王,傳至今日,已經是紂王在位。
前任大王帝乙在位之時,治國有方,商朝國力大增,除卻大荒之外,海濱之區,卻是有那億萬裡疆土,浩淼無邊。天下共分四方,各設一大鎮諸侯鎮壓一方,要問是哪四路諸侯,你且聽我緩緩道來:卻是那東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以及那北伯侯崇黑虎。四大諸侯各領無數諸侯部落,後世統稱成湯八百諸侯。
紂王繼位八年,四海昇平,天下到也算安定。這日上朝,紂王端坐金殿之上,白玉階下,文武俱在,文以比干為首,武以太師聞仲為首。那比干天生就有七竅玲瓏之心,才學淵博,神仙也難以企及,又是皇叔之尊,地位尚在三朝老臣商容之上,故為文臣之首;太師聞仲卻是前朝之臣,生來有異象,頭生三眼,中間一目有神通,乃截教門下金靈聖母之徒,真仙有道,為紂王之師,大商太師,持金鞭,可以上打昏君,下責弄臣,便是紂王也要懼其三分。
紂王自幼便拜入聞仲門下,不知為何卻是未曾學到一些仙術,只是習了一些強身健體之法,倒也力大過人。紂王也不煩惱,只當自己福源淺薄而已。
“有奏出班,無事退朝!”一旁侍官大喝。
“啟稟大王,待罪之相,商榮有奏。”卻是那因罪被紂王下旨斥責醒官的相商容,高擎牙物跪拜,如山呼道。
“有話道來。”紂王似是嫌惡地望了眼商容,口中淡然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