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部分

按照陳陽剛才和岑佳華說過的,這個大鼓可是榕樹村的一個寶貝,很久以前就一代一代地傳了下來。鼓身是由一種珍貴的木材手工刨制而成,歷經數十年的風月變換都沒有變形。至於鼓面的蒙皮則是選用了當地生長的水牛皮硝制而成,敲擊起來聲音響亮,經久不息。

這個鼓手岑佳華也認得,他本身是一位殺豬的屠戶,岑佳華還經常和他買豬肉呢。這位屠戶張穿上這身無袖的短裝之後,手臂上暴起的肌肉更是給他平添了不少的彪悍之氣。屠戶張雙手很有節奏地敲打著牛皮大鼓,開始指揮場地中間的五隻獅子。

舞獅是我

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一般來說,舞獅分為南獅和北獅兩種,在榕樹村表演的更接近於源自廣東的南獅,講究的是馬步和動作。舞獅手透過不同的馬步,配合獅頭動作把各種造型抽象地表現出來。故此南獅講究的是意在和神似。

老陳帶著幾個村中的老人和幾位尊貴的客人,先是給幾個獅子點睛,舞獅的活動這才正式開始。

包括陸建國在內的十個人組成了五隻在場地之內翻騰跳躍的獅子,掀起了周圍群眾一陣陣喝彩。獅子們時而在嬉戲玩鬧,時而在追逐捕食,它們奔跑跳躍,無一不是栩栩如生。裝扮成一個大頭佛的人,手執一個籠子,在場地中央不斷地逗弄獅子,憨態可掬,引得人們陣陣的歡笑。

岑佳華有些感嘆,這些腿上沾滿泥土的漢子們雖然只是利用農閒的時間來練習,但是也練到了這樣令人乍舌的地步。

岑佳華還注意到一個很明顯的細節,就是每一隻獅子的活動並不是忙無目的的,而是會配合著鑼鼓聲而動。若是鼓聲急促,它們的動作將會是剛猛有力,表現出獅子勇猛的一面;若是鑼鼓聲逐漸地放慢,獅子們就會變成安靜的大貓,展示出一種異樣的魅力出來。

事後,岑佳華才瞭解到,鑼鼓手和舞獅手都是要經過不斷地訓練,才能達到默契的配合,這樣,在表演上才能給觀眾更多的震撼。

在地面上表演結束之後,就是獅子上山的表演開始了,所謂的‘山’就是原先用凳子搭建的凳塔。這時候,場邊的人群也沒有了聲響,只剩下了沉悶的鼓聲在不時地響起,撩動人們的心絃。人人都是屏住了呼吸,看著兩隻獅子在沒有任何防護的情況之下向著用凳子搭建起來的凳塔攀緣。

就是岑佳華,心裡也是替正在往上爬的陸建國捏了一把冷汗,生怕他有什麼閃失,從幾米高的地方摔下來。不過,這些擔心並沒有成為現實,上山的兩隻獅子一個個如履平地,毫不費力地就爬到了最高點。當獅子爬到最高處的時候,場下的人群這才爆發出巨大的歡呼聲、掌聲還有口哨聲。

岑佳華忍不住也伸手叫好起來了,這樣的表演實在是太過精彩了,還真的是有點震撼人心的感覺。這個凳塔實際上根本就不是很穩固,若是一般人,要想徒手攀爬上去,估計還是有一些難度。

而陸建國他們,套上舞獅的裝備之後,就憑著獅頭的一點視野,外加兩人平時訓練出來的默契,竟然安全地爬上了最高點。更為難得的是,在攀爬的過程之中,獅子還得不斷地作出各種取悅觀眾的動作,而不是簡單地攀爬而已。

獅子下山的方式更是讓周遭的觀眾驚歎不已,它們在下到距離地面還有2、3米的是,一躍而下,然後在地面上幾個翻滾,又精神抖擻地站立起來。

獅子們精彩的表演引得前來參加歌圩會的群眾一陣接著一陣地叫好聲,算是為今天的歌圩會開了一個好頭。即便是舞獅散場之後,人們還是三三兩兩地議論剛才的表演,大有很不過癮的感覺,同時對於晚上的對歌又滿懷希翼起來了。

岑佳華以前在電視上看過舞獅表演,也看過黃飛鴻電影裡面的舞獅,裡面的表演更加地精彩,但是也沒有像今天一樣,感覺到震撼。一個原因是因為現場觀看的緣故,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清楚這些表演者的身份只是當地的村民。

只是利用農閒的時間就能訓練出不亞於專業選手的技術,巨大的反差讓岑佳華更加感覺到驚奇,對於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就更加地心懷敬意。雖然他們因為各種歷史原因,到現在還沒有進入小康社會的標準,但是岑佳華從他們的身上看到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朝氣十足!

舞獅表演結束的時候,已經是正午時分,在會場附近遊玩的人群三三兩兩地開始尋找地方吃飯,畢竟人是鐵飯是鋼嘛。岑佳華看到會場的人太多,只好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