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越的。如果你有心事想向父母說,當面交流又擔心尷尬,不妨也嘗試給父母寫封信,這樣的交流方式,會給雙方都留有充分的“發言”空間。
可是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這樣想,那麼問題出在哪呢?夢蝶在採訪中發現——
有的同學說:
“我媽媽什麼都好,就是這一點特別煩,一天到晚都在嘮叨,好像我馬上就要談戀愛了一樣,就像是《大話西遊》裡的唐僧,還經常像個老特務一樣,偷偷翻我的書包,看我的日記。
“我知道她是為了我好,但除了這樣,她就沒有其他方式了嗎?她應該多給我一點信任啊。”
有的同學說:
“你去問10個人,可能一個都不會把這些事情告訴父母,這是為什麼?每一個家長都不
會容忍自己的孩子早戀!
“其他的我不想說,我只是想告訴老師和家長們,中學校園裡的早戀現象並沒有他們想像得那麼嚴重,每一代人有不同的特點,他們應該設法瞭解我們的時代,瞭解我們。動不動就給我們扣上早戀的帽子,用一句莊嚴的話講,就是——請不要褻瀆了我們純潔的感情!”
也有的同學說:
“我成績不錯,父母管得不太多,但我從來不對他們說自己感情上的事情,因為無論什麼事,他們總是居高臨下地對我發號施令,從來不和我交流,不徵求我的意見,如果這些事情讓他們知道,我不知道會有什麼後果,好在我住校,回家時間不多。
“其實,有時候有些問題還是想請父母幫忙解決,我特別羨慕那些和父母關係像哥兒們一樣的同學。”
夢蝶在她的“關於青春期戀愛”的策劃報告將要結束時,把莊生和阿剛請到了編輯部,與女總編一起,4個人開了一個微型茶話會。
女總編先說:
“處於青春期的男女學生天天在一起,產生愛慕之情是必然的、自然的。家長和學校只能從中引導,使之正常發展;而決不能採取‘禁堵’‘隔離’的辦法,那樣反而會引起青少年心理畸形發展。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孩子的生理成熟,但情感卻未成熟,如果在情感上得不到正常的宣洩和指導,必然在生理上產生反應,發生兩性關係。但是一些家長否定了孩子的生理需要,也沒有正視孩子的情感需要,更沒有教給他們必要的保護措施,未婚媽媽的大量出現已經撞響了警鐘。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具有很強的逆反心理,越不讓他們做什麼反而越容易激起他們的反感,把更多的精力用於‘捍衛愛情’而荒廢學業,甚至出現離家出走、自殺等過激行為。某醫院的心理門診每週都會有不少學生家長前來諮詢,反映孩子出現的各種過激行為。吉林省舒蘭市第四初級中學小李的年輪就永遠停留在了16歲,而小王也沒能過完15歲的生日。一年前,為了捍衛‘愛情’,他們在拉濱鐵路線113公里210米處選擇了長眠。”
阿剛說:
“面對家長的困惑與無助,有關專家指出家長應該加大對孩子的情感投資,讓孩子學會正確處理情感問題,發展正常的異性同學交往,才能告別‘中國式早戀’。
“與國外年輕人的戀愛不同,中國學生的青春期戀愛更多地承受了來自家長和社會的壓力,缺少正確的指導,一些正常的交往也在這種壓力下變成了‘中國式早戀’。
“其實,青春期戀愛不只是孩子之間的問題,也是中國社會情感支撐體系弱化的一種折射。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明顯減少,獨生子女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也在減少,一些家長不知道如何與孩子相處,不是居高臨下教育‘俯視’,就是把孩子捧為星星月亮‘仰視’,卻不懂如何與孩子像朋友一樣‘平視’,傾聽他們成長的煩惱。於是,強烈的孤獨感和宣洩感把孩子們‘壓’到了一起。”
莊生說:
“我們的家長應該學會反思!國外的家長十分注重與孩子的交流和生理衛生知識的傳授,孩子第一次遺精和月經初潮都會得到全家人的祝福,而孩子也願意把父母作為朋友,傾訴自己的情感問題,並尋求到正確的答案。這種超前教育,給孩子打心理預防針的情感投資值得借鑑。
“在這個過程中,父親扮演著重要角色,要讓青春期的女孩子體驗‘父愛’,讓男孩覺得父親就是一個忠實的朋友,使他們過剩的情感得到宣洩,而不是一聽到孩子早戀就用‘沒出息’‘不知羞’等惡語相加。此外,中學校園也有必要設立一些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由專業人員幫助他們走過這段性格形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