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裡亦有近兩百名防備軍,所有防備軍加起來,也將近三十萬人,雖然這些地方防備軍只領取正規軍的一半糧餉,那算起來我梁山義軍也足有五十萬軍隊要養。朱武認為不宜再擴軍了。”
盧俊義聽了這個統計不由得倒吸口冷氣,自己這個勢力最近二年擴張的太快了。
朱武又講到一個實際情況:“我軍所轄區域不過是山東大部分、河北小部分地區和一些鄰海小島,所有的人口合起來,最多不過一千萬。一千萬人口裡面,十五歲到五十五歲可以耕種的勞力不過三百萬,如此一來就是六個人耕種聽到這些數字,盧俊義不禁想起了北宋朝廷曾經面臨的問題:“《元豐九域志》所載全國共有一千六百五十多萬戶,假設北方和南方戶每戶均有七人,則此時全國在籍人口約有一億一千餘萬。這麼多的人口養了一百二十多萬軍隊,就被人罵做冗兵,那我們梁山義軍現在已有五十萬軍隊。那豈不是冗兵到了極點?!”
隨軍而來的元府秘書長李師師在一旁笑道:“主公(什麼場合用什麼稱呼。此時不宜稱為官人)多慮了,那些防備軍都有屬於他們的軍屯田地,他們輪流軍屯,應能自足。6軍的主力軍有一半人馬有自己地軍屯田地,雖然不能時常耕種,也能滿足四分之一地需求。雖然那些海軍大部分都沒有自己的軍屯之地,但他們在海上劫掠海商海盜,所得錢財可以去高麗、日本、呂宋等地購買糧食,另外有些島嶼頗為寬闊,上面也可開墾做為良田。像海軍日後將會佔領的濟州島和臺灣島等都可作為糧食重地。真正需要用民屯糧食來養活的只有四分之三的6軍和海軍,總共二十六萬多士兵。”
朱武並不太懂得經濟之道,問詢道:“除了二十六萬多士卒外,還有一萬多戰馬,另外還有三萬多傷殘士兵和上百萬軍人家屬、四五十萬礦工,怕都是難題。”師師笑道:“先我軍都撥給軍屬和傷殘士兵一定量的土地,且只收取三成的糧租,剩下七成完全夠他們養活自己。我軍管轄之地免除了自耕農和佃戶的雜稅,然後稍微提高了他們交租的比例,有些收五成。有些收六成,對地主收四成。使得我軍的軍糧儲備一直是整個產量地五成左右。原本朝廷從山東這個產量大省收走的糧食佔產量的三成多,剩下的六成多能養活九百萬人,那現在我軍收上來的五成糧食就完全能養活二十六萬多士兵、四五十萬礦工、僅一萬多匹戰馬。”
在座的還有後勤部財政司的蔣敬,他是前來清點戰利品的。
他聽了李師師的分析,點了點頭。又補充道:“剛才李少校(李師師軍銜)所言很有道理,不過忽略了一點兒。軍糧的消耗要遠大於民糧,沿路地運輸是耗費的重點。運糧要靠牲口,牲口在路上吃地比人多。人吃馬嚼的,消耗甚大,打個比方,從齊州運糧到登州,運送糧食的部隊和牲口都要吃,一來一回就把十車糧食吃掉了三分之二,如果路上遇到陰雨天,糧食在路上黴變質,也會增大損耗。另外,士卒征戰甚耗體力,他們的食慾遠勝於平民,想要保證旺盛的戰鬥力,他們一般要吃平民食量地三倍。如此這般上的勞力養活一個士卒才不至於出現糧食補給地問題。主公,蔣敬認為我軍擴軍太快,如果要再擴軍,必須要多佔了地盤和人口以後才能緩緩開始擴軍。”李師師頻頻點頭,講到這些實際問題,還是這個財務專家清楚。
盧俊義點點頭,講出了自己的擔心:“如果軍糧不夠了,我們再去提高田租,或者去農戶家中搶糧,民眾們不堪重負,沒準就會在我們義軍地地盤上再度揭竿起義。為了避免上述危機生,我決定,原定的田租和稅收標準絕不上升,而且會慢慢下調。義軍內部從上到下,要力行勤儉節約,不得浪費糧食,暫時禁止釀酒,所有防備軍都必須進行軍屯,暫時駐紮地方地主力軍也要開荒種田。李少校,將我以上的決定擬成軍令,曉諭
李師師和錢燕兒馬上將盧俊義的話記了下來,抄錄多份,等會後飛鴿傳書給山東各地。
另外盧俊義督促裝備部地盧俊智。趕快研更先進地運輸車輛。增加運輸度。縮短運輸時間。從而減少軍糧運輸地消耗。盧俊義很期待諸葛孔明地“木牛流馬”重現人間;命各地州府縣鎮出動民役。整修道路。方便軍糧運輸和人馬調動;在每個州府都設立了耐久儲藏地軍用糧倉。將軍糧分地放置。減少運輸路徑。使得補糧。
蔣敬見主公一臉嚴肅眉頭緊鎖地模樣。笑道:“主公。這軍糧問題乃是遠慮。並無近憂。”
盧俊義聞聽此言。眉頭舒展了一點。笑問道:“蔣主管(財政司)何出此言?”
蔣敬翻了翻賬本。笑道:“最近兩年我軍攻佔了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