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5部分

好手,論起治理國家,壓服各路藩王,卻哪裡有這個本事。

內庭首輔蔣子興與大將軍丁奉兩個為防有變,竟而秘不發喪,將晉紹安偷偷送上了皇帝寶座,改元為建武,號文帝,而後才傳訊各路王爺,通知他們前來京城。

各家王爺雖對晉紹安的做法不滿,但眼下木已成舟,晉紹安已是晉國之主。再加上這些王爺雖有封地,卻只有地方上的財權,除了王府親兵外,手中並無軍隊,因此也只是敢怒不敢言,老老實實地奉旨入京。

各路親王入京之時,寧王晉胤卻還未起身,只派出信使入京傳訊息,說什麼秦國烏多族陳兵邊境,似有異動,微臣尚難離開云云。

其實秦國烏多族陳兵邊境雖是有的,卻只有幾千人而已,也未見有什麼進一步的行動,晉寧坐擁十三萬精銳,哪裡會有什麼問題?

晉文帝紹安明知晉胤是找藉口拖延時間,卻也無可奈何,反要下詔安撫晉胤一番。

眼看其它各位親王都已到了京城,大家都在等待寧王這位大晉國最強的藩王來京,卻傳來了寧王上京途中突遭流賊襲擊,與兩位世子都身受重傷的訊息。

晉紹安與眾親王都大為懷疑此事的真實性。

寧王是出了名的馬上王爺,一生大小上百戰,馬前幾時遇到過敵手?說他會被流賊所傷,只怕連白痴也不會相信。

直到朝廷派駐在晉寧的知府和守備發來奏章,證明了寧王受重傷確是實情,才算打消了晉紹安幾分疑慮。

這位年輕的皇帝不由鬆了口氣,他倒寧可晉胤是真的受傷了,這至少說明晉胤並沒有欺騙自己,暫時還未有反意。

眾親王和蔣、丁二人卻不似他想得這般簡單。

寧王怎會無巧不巧地在這個關鍵時刻受傷?

只是事到如今,也計較不得了,國葬日期已不能再拖。

國葬結束後,各路親王正欲返回各自封地,卻發現自己已經被軟禁了,要走可以,需按蔣、丁二人事先擬好的奏章,向晉紹安上書,自請削減封地,請求削藩。否則便要永遠住在京城。

無奈之下,眾親王中的多數人都放棄了抗爭,紛紛自請削減封地。只有周、鄭二王抵死不肯就範,不但不願意自請削藩,反放出狂言,痛罵文帝無恥。

晉文帝剛剛登基,還有些不忍對同宗痛下狠手,蔣丁二人卻不管三七二十一,在繼續軟禁兩王的同時,調遣地方軍隊查抄了兩家王府,府中之人但凡為王室宗族的,一律押入京城軟禁,其餘人則在當地斬首。

在蔣丁二人的鐵腕政策下,天下一時為之震盪,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治陰雲,悄悄籠罩了大晉國。

第三部 第十集 九神之界 第八章 晉國之亂

聽到周鄭二王被抄家的訊息,正躺在病床上的晉胤一個虎躍跳了起來,精神煥發,彷佛二十歲的小夥子。

當日稍晚,寧王發出的“清君側、拯王室”檄文便如雪片般傳往全國各地,矛頭直指蔣子興和丁奉,稱兩人為國賊,以天子之命擾亂王室,罪不可恕。

第二日,朝廷派駐在晉寧的知府便被投入了天牢,那位手中只有幾百老弱殘兵的守備大人根本沒有進行任何抵抗,就直接率領所部投靠了晉胤。

晉胤領地內的十三旅大軍開始向晉寧城的方向聚集,晉寧城外的幾條官道上,一時聚滿了軍隊和糧草車輛。

三日後,晉文帝頒下聖旨,稱寧王為國之大賊,意圖謀奪帝位,同時號召天下之師討逆。

無數朝廷軍隊,開始奉命向京城和西北方向集中。

一時之間,數十年未興兵戈的晉國大地上殺聲隱現,烽煙欲起。

一場大戰,眼看就要爆發。

天下人多數同情晉胤所代表的各路親王,畢竟在老百姓的心中,晉國王室給了他們幾十年和平,而蔣子興和丁奉一朝得勢,就攪得天下不安,如果天下真的因此大亂,他們兩個就是罪魁禍首。

而以蔣子興這位當代大文豪為代表的文人階層和官僚階層,卻多數支援朝廷,痛罵晉胤是打著“清君側”名義的亂臣賊子,人人皆可得而誅之。

一時間,國內輿論界爭論不休,戰事還未起,口水仗卻先打了個熱鬧。

正當這些人辯論的興高采烈、如火如荼的時候,一個驚天的訊息卻迅速傳遍了整個晉國國內。

當朝國師子非魚的態度突然轉變,公開表示支援晉胤一方,並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決心,突然離開京師,到了晉寧城。

代表晉胤去迎接他的正是小生,從子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