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朝一夕可建成的。
這是一座哥特式的天主教堂,就規模來看沒有個十幾年的光景是不法完成的。
正中有個高大的尖形拱門,左右兩邊各對稱的是一座高塔,但都已坍塌,主體建築外牆也早已被各種寄生植物爬滿。
教堂兩肋長窗上的彩色玻璃,也千瘡百孔沒有了昔日的輝煌。不過奇怪的是還有不少水,從教堂內流淌出來。
優子拿出羅盤,這盤子分正反兩面,優子用陰的一面來相,但看到盤內指標亂轉,不由凝眉道:“這教堂陰氣很重,這流出應該就是地下水,更是加重的陰氣!”
就在猶豫要不要進去的時候,一張巧克力的包裝紙,隨著階梯上的水流漂了出來,鍾發撿起來看了看,就把包裝紙遞給我。
這‘縱享溼滑’封皮我都懶得去接,知道那是李存孝最愛吃的東西。看來是非進去不可啦!鍾發對於古物沒有抵抗力,也非要跟著進去看看,於是便我打頭,老表和鍾發在中間,優子殿後一起進入了教堂。
教堂內部的結構,和我之前在‘災禍之城’裡見到阿呆,的那個紅堡很像。大殿內都有數根修長的立柱,與穹頂上的倒錐形承重梁連線。
穹頂和牆上都畫滿了壁畫,壁畫的繪畫風格很像是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的作品,雖然壁畫已經嚴重的損壞,但大致看出壁畫的內容不是表述西方的天神。
畫裡是描述一群牧師帶領著西洋騎士,和苗人驅除邪魔的故事,畫裡的邪魔是一團黑氣沒有具體形象,這讓我們的想象空間就大啦!壁畫的後半部分損壞得太嚴重,不知道那幾個洋人牧師的結局如何。
鍾發說道:“秦少,你說牧師是不是,把這裡的‘陰兵’當成邪魔啦!”
我一攤手不置可否,走到大殿中間看那個正‘噗噗’冒水的聖水池,從教堂裡流出的水就是這裡湧出來的。這聖水池是‘受洗’用的,據說也有驅邪的作用。
但現在出水量這麼大,看來是發生什麼變故,繞過聖水池便來到聖壇旁,聖壇是個像舞臺模樣的高臺,所以並沒有浸在水中,走上幾階石梯到了聖壇上面,發現這裡有個向下的入口。
既來之則安之,我開啟手電率先走下去,這地道因為年代久遠,蛛網布滿了整個地道,從中間的蛛網破口處可以看出來,有人剛剛進去過。
穿過通道來到一個巨大的鐵門前,這的整個巨大的門框上全是浮雕,門楣正中的地方有個拳頭大小的人形雕像,這小石人坐在一塊石頭上,用右手託著下巴,這就是著名的雕像‘沉思者’嗎?
這‘沉思者’塑像之所以讓世人熟知,是雕塑大師奧古斯特?羅丹的‘思想者’,這個雕塑的靈感是來自詩人但丁對‘地獄之門’的形容。
鍾發看著門框,說道:“秦少,這絕對是地獄之門,門後面可能有三個腦袋的地獄看門狗,在漠北就發生過這樣的事,還是小心點的好!”
老表瞪著大門的鎖孔,大叫道:“有沒有搞錯啊!太喪盡天良啦!產絕人寰啊!我不想活啦!”
我這才注意到,這西洋古董鎖的鎖孔,被插出一個洞,肯定是納蘭雪做的,除了她誰還有這種指力。這可苦了‘鎖痴’老表張垚。
我將鐵門推開條縫,用手電照進去,裡面沒有任何動靜,我便提著‘孔雀’走了進去,可進到門後時,看到的是一條走廊。
這走廊的兩邊都有數個雕像,這些雕像都是低著頭,雙膝跪地用手託舉著橫樑,這條走廊很長每隔半米就有這麼個雕像,在它們中間走過,讓人覺得像是有人在膜拜自己一樣。
走廊的盡頭是間比較寬大的石室,四周也全是跪地的石像,中間的的石臺上擺了口,是老外所用的那種棺材。老外的棺材還是比較務實的,不是很講究用料。
對於做棺材我也算得上是半個行家,一看用料就知道不是上品,造型也怪得可以,長方形的設計讓人分不清頭尾,棺材下面居然還做了四隻短腿,將棺材架高。
在華夏棺材沒入土之前,也是用條凳託著是為了不沾上地氣,有種說法叫做落地歸根,只有到了下葬的地點棺材才可以粘地,但華夏的棺材是不做棺材腿的。
眼前這西洋棺材的造型跟個矮櫃沒什麼兩樣,棺蓋上居然還有兩個銅製把手,為了方便開啟,看來老外是不釘棺材釘的。
我還沒見過老外的棺材呢!現在有機會自然要仔細看看,走上前時才注意到原來棺蓋是分兩段的,就是說可以選擇先看他的死人頭,還是他的死人腿。
鍾發問道:“秦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