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到這座山。

昆明是雲南省的省會,飛機從北京直達這裡。昆明的飛機場讓我想起了曼谷。這說明:雲南可能是中國唯一在旅遊業上採取行動的一個省。這是因為雲南人向南邊的泰國和東南亞尋求靈感的緣故。由於受北京影響較小,雲南人在這裡嘗試著一條不同的途徑。

當然,這並非是件新鮮事。在古代,中國的皇帝將反叛者放逐到雲南。當時,雲南被視為離中原皇朝最遠的邊界,那裡居住著被高山低谷禁錮的山地部落,他們固守著自己的文化,而那些被帝王流放至此的反叛者也學會了在遠離部落的山野中生存。

當20多年前我第一次訪問昆明時,它是一個極具魅力的小城:河道沿岸綠蔭遮陽,古木青磚房彷彿搖搖欲墜。現在,這些古老的建築都已消失,樹也已被根除。昆明成了一座用水泥和玻璃堆砌而成的所謂的現代化城市,這座城市的魅力因幾年前的國際花卉展而蕩然無存。中國政府曾認為,用水泥蓋住花卉以破壞與城市自然環境有關的一切是很國際化的。因此,當你來到昆明時,它看起來與中國其他的城市並無兩樣。但是,昆明是你雲南之旅的起點,只有離開這座城市後,你才能開始這趟旅行。

昆明已經變成了一個搖滾類的城鎮,古河道沿岸的工廠已被改成了工作室。換季時節,許多富有創造力的藝術家在那裡工作。與旅行者一樣,他們的的確確把昆明當做前往茶馬古道沿途其他地方的起點。

現實中的茶馬古道北起思茅,南至普洱:一條路線向南穿過紅河谷,一直延伸到越南、寮國和緬甸;另一條路線經大理、麗江、瀘沽湖、中甸,沿陸路穿過神聖的卡瓦格博山(也叫“梅里”雪山)抵達聖城拉薩,而後從拉薩轉至日喀則,到達尼泊爾和印度。

茶馬古道沿途的每個主要站點都有自己的少數民族,而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神山。這裡要講述的就是尋覓神山以及與神山對話的故事。

幻滅般的失落

我出生在紐約。我猜,你一定會說我是在紐約長大的。其實,我在那裡只待到10歲,後來便搬到了康涅狄格(美國東北部的一個州——譯者注)。

我最早的記憶就是:坐在紐約公寓鋪有地毯的地板上,翻閱著《國家地理》雜誌。那時我還是個孩子,對那些圖片格外著迷,情不自禁地就想翻看它們。最讓我著迷的是那些放聲大笑的孩童、頭包印花手帕的婦女、以古銀幣點綴的部落頭飾,以及在亞洲某山建在高樁上的岌岌可危的木屋。這些木屋隱藏在薄霧繚繞的山谷裡,依山腰而建。不知為何,我竟對那些地方滿懷憧憬,嚮往能夠住在其中的一間房子裡。

這些地方看起來十分遙遠。有時,我能在下午五點由沃爾特?克朗凱特(原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新聞臺柱——譯者注)主播的晚間新聞裡看見它們,在綠色貝雷帽巡查村落時看見它們,或是在沙沙作響的一個電影鏡頭中,撥開灌木叢看見它們。我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多計程車兵想炸掉建在高樁上的房屋,人們告訴我這是為了拯救那些裹著頭帕的婦女和兒童。

從孩提時,我記得自己就流連於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在巨型恐龍骨骼、巨足以及熊和藏羚羊的標本面前感覺自身的藐小。我曾幾個小時地盯著美洲印第安人長形的獨木舟。那裡還有身穿熊皮、頭戴薩滿面具的人物展,整座屋子都充斥著他們的力量。我可以連續幾個小時地凝視這些薩滿面具,想弄清它們到底像什麼。

這家博物館令我著迷。巨穴形的走廊通往一間屋子,那裡擺設著許多身著愛斯基摩人、非洲人、阿拉伯人和波利尼西亞人傳統服裝的模特。年幼的我凝視著這些模特,很想知道真正身穿這些服飾的人們究竟是怎樣生活的。後來有一天,博物館開放了亞洲屋,於是我前去參觀。

山地部落的影像又回來了:從無人攀登的群山中的融化冰川裡流淌出一條河流,幽谷用這條河流切斷層層梯田。我無法將它們從記憶中抹去。我再次想知道,在山腰上的木屋裡居住會是什麼情形。這樣的木屋周圍一無所有,除了風中搖曳的罌粟花和深谷中迴盪的縹緲回聲。我想要攀登那些群山。

後來,我搬到了康涅狄格州。

在高中時,我曾上過一堂有關印度和東南亞的課程。十分有趣的是,關於兩個土地遼闊、人口眾多、有千年歷史的國家的內容被縮略為僅僅半學期的課程,而且是以“印度和東南亞”的科目教授美國高中生。這聽起來有點像拉拉隊長在足球場上講的話。

他們忘記在課堂上告訴我們:這些強大的文化源於恆河、瀾滄江和長江。它們彙集在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