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在羅定,周士相為了壯大自身,不得不採用了裹挾的流寇手段,等到在香山立足腳根後,他立即拋棄了這一做法,轉而進行根據之地的建設。做“徒弟”的都知道要有立足之地方能長久,可“師傅”們二十多年了,卻還是沒有變,這讓“徒弟”驚呆了。當知道湖北全省被忠貞營禍害得不輕時,周士相有些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是不是正確。然而木已成舟,他已然阻止不了忠貞營的“壯大”。\r
周士相曾仔細將忠貞營和大西軍比較過,將李來亨、袁宗第、劉體純等和大西軍的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比較過,得出的結論是大順遠不如大西矣!\r
孫可望率領的大西軍注重根本之地,注重地方治理建設,注重恢復生產,注重軍紀約束,更注重自身官員的培養。當年孫可望治理下的滇黔二省,那可是年年大熟,百姓安居樂業,也正因此,滇黔二省才能支撐大西軍北上抗清,取得輝煌成果。孫可望更是在雲南開科舉士,招攬士人,所作所為無一不是這年代最傑出的政治家所為。以大西軍為主的明軍更是軍紀嚴明,不管是孫可望的駕前軍,還是李定國的西府兵,那都是真正的“仁義之師”。周士相率領太平軍進香山時,還仿李定國當年打廣東時提出同樣的口號和軍令,如不準殺耕牛,不準毀房屋,不準壞良田等。\r
反觀以大順軍為主的忠貞營,卻著實叫人失望得很。大西軍在孫可望等人的領導下轉變成真正的官軍,他們卻依舊是披了官軍衣服的流寇。說句難聽的,忠貞營在周士相眼裡的破壞力不比滿清少,雖然忠貞營沒有幹出大規模屠城的事,可到處裹挾青壯拉夫子的後果不比屠城低。\r
周士相沒有怪李來亨不如孫可望,不如李定國,也沒有怪李來亨約束不了手下那幫老闖將。改變一個人群根深蒂固保留下來的習性,可不是單靠一個“小老虎”就能成功的。想要將忠貞營的破壞力減輕到最低,周士相能夠採取的辦法就是將他們控制在一個區域內,不使其蔓延出去。\r
破壞一個地方容易,太容易了;恢復一個地方,卻是難,難上加難。\r
幾十年戰亂下來,中國的人口已然少得可憐,太平軍光復的南方數省如何恢復人口就讓周士相愁眉苦臉,他可不想忠貞營那幫老闖將再將北方如二三十年前那般再的攪個天翻地覆。\r
忠貞營為何在豫東、豫南遲遲打不開局面,就因為他們擅於野戰,卻缺乏攻堅力量和手段。而太平軍的最強手段是什麼,無疑就是攻堅。\r
周士相手中有太多的辦法可以幫助忠貞營將他們從前視之為“堅城”的一座座城池不費吹灰之力攻下,可他自始至終也沒有援助過忠貞營任何一件攻城武器,甚至連火藥都很少提供。\r
為什麼如此,就因為周士相怕。\r
他怕將來有一天,他進軍北.京的途中,赫然發現,所經之地——地還在,人沒了。\r
湖南巡撫趙四海在周士相的授意下“援助”了忠貞營四個字——“圍點打援”。這個辦法其實是很好的一個消滅敵軍的手段,也正好剋制清河南巡撫賈漢復搞出來的“結硬寨,打呆仗”戰略,憑藉野戰機動能力攻敵必救之處,從而殲滅敵之援軍。\r
只是,這個辦法卻有個致命缺陷,那就是“圍點打援”的那一方首先自己得能存活下去,得有足夠的糧草支撐他們這一戰略。現實是忠貞營不管哪個頭領,都沒有足夠的糧草支撐他們。故而這個戰略意圖在真正實施起來就有點照貓畫虎,不倫不類,往往不能奏效。\r
既圍不了點,也打不了援,忠貞營自是無法透過戰鬥繳獲清軍糧草,無法透過破城擄掠人力物力發展壯大。而他們一慣的“流寇”行事,註定他們的控制區內必定是一片狼藉,根本不可能為他們提供源源不斷的錢糧。\r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r
沒有“繳獲”,卻又瘋狂“招兵買馬”的忠貞營在到達自身能力臨界點時,他們就不得不停止“擴張”,四下裡打轉為自身的吃飯穿衣問題忙碌,如此一來,自然就被限制了行動力。反之,自然就有許多的城鎮得以保全,哪怕仍在清軍控制之下,卻不會如一些地方般成為“白地”。\r
周士相準備解決了荷蘭紅毛鬼之後,立即出動水師北上抄遼東,斷寧錦,截斷滿清八旗餘下老老少少的退路,將滿州這一禍害了大明長達五十年的“畸胎”徹底解決掉,不使他們再有回到白山黑水,日後重新崛起的機會。\r
這個戰略那是要將滿州上到牙齒掉光了的老梆子,下到襁褓中的小崽子全部解決掉,一個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