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想成為士紳一員,因為在明朝,士紳的權力極大,也是統治的基礎,朝中的官員是士紳的代言,而士紳則是官員們最堅定的後盾,兩者彼此勾結與皇權相對抗。
皇權下鄉,縣鄉村的新政權構架無疑就是刨這些士紳、官員的祖墳,是斷他們的根基,所以求告無門計程車紳和學子們才會毫不遲疑的響應張孝起等人伸討公理的舉動,因為這件事如果成功了,很可能就會橇動太平軍在廣東推行的新政權構架,只要有一塊磚脫落,這個體制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徹底推翻,哪怕名義上仍在,可那鄉村的統治權只怕仍就被這些舊地主士紳所掌握,到時,一切又如從前。
官員們為了大義、為了權力,士紳們為了奪回被削奪的財產,為了奪回鄉間的統治,士子們為了做官,為了光宗耀祖,為了回鄉成為士紳,他們緊密結合在一起,上演了轟轟烈烈的唐王“大禮議”事件。
周士相的出現沒有讓事情變得靜止,而是越演越烈。廣州府陸續抓捕了一些人,都是趁機打砸搶的閒漢刁民。
行宮中靜悄悄,唐王似乎不知道外面發生的事,沒有傳出片言隻語來。
首輔郭之奇閉目在家,對外界的事一概不理,一句話都沒有帶給周士相。也許,首輔大人知道粵國公最終會做什麼,而他根本阻止不了。
連城壁在事情鬧大之後也龜縮在家,但他沒有閒著,軍情司佈置在他家的眼線稟報說,次輔大人在書房裡可是接連派家人往行宮前送了幾張小紙條。
那些沒有參與鬧事的官員有的坐在衙門裡等著事情最終結果,有的則聚在一起悄悄商議著。
城外的第三鎮已經披甲,等著大帥一聲令下就進城把這些不聽話的龜兒子宰光。
城內的太平軍家眷們也開始自發組織起來,在從前營老、營管的帶領下和那些鬧事的人群對峙。
少年兵大營和武備學堂的學員們被勒令不得外出,少年兵和學員們趴在牆頭上,對外面發生的事滿臉困惑。
汪士榮又進言了,他道:“大帥切勿心軟,這世上兩條腿的蛤蟆難找,可兩條腿的官卻是好找。”稍頓,又道:“眼下為亂世,亂世當用重典。”
周士相採納了汪士榮的建議,他下令清場,執行任務的是周保國指揮的錦衣親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