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3部分

四人之中,最純粹的是蘇白,最沒底線的是胖子,最直白的佛爺,至於和尚,嗯,陰險、虛偽、城府、心機什麼的全都可以往他那裡塞。

佛爺這時候開口道:“七律這是心太大了。”

胖子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但也是聽出味道來了,和尚這邊似乎並不著急,而且是有意的並不著急,那自己就沒必要皇帝不急太監急了。

隨即,胖子像是想到了什麼,起身走到自己車旁,從後備箱裡提出了一箱啤酒和幾代泡椒鳳爪跟豆腐乾。

“哥幾個也好久沒聚在一起了,一起喝一杯吧,和尚你就將就一下,這裡荒山野嶺的,也不好泡茶。”

和尚直接拿起一罐啤酒開啟了拉環,顯然和尚並不介意。

三人一起舉起了啤酒,卻發現好像還少一個人,胖子忽然道:“你們誰手機裡有大白的照片啊,咱把他照片豎在這裡就當他坐在我們身邊吧。”

三人互相對視了許久,皆搖了搖頭。

顯然,三人手機裡都沒有蘇白的照片,也是,誰會專門拍一張男人的照片放在自己手機裡。

可惜了,現在的蘇白在證道之地裡,而哪怕是現在的胖子跟和尚聯手,也不可能像之前那個女人那樣直接將證道之地的陣法開啟隨後從容進入,絕對的實力差距,現在還暫時沒辦法去彌補,而當初徐富貴哪怕躺在證道之地裡依舊能夠向外界傳遞資訊,但現在的蘇白也明顯做不到。

末了,胖子忽然大笑了一聲,“來,咱們先碰杯,我拿兩個,幫大白拿一個。”

胖子手裡拿著兩罐啤酒和佛爺跟和尚碰了杯,隨即,三人各自都飲了一口,

緊接著胖子直接將屬於蘇白的那一罐啤酒直接倒在了地上,這就跟上墳時撒黃酒沒什麼區別了,

“哈哈哈哈,大白可不就是住在地下麼…………”

刮過洱海的風颳到這裡,吹拂過草地,也吹拂過那一陣撒在地上的酒氣,慢慢地於空中飄個轉兒,又慢慢地消散……

第五十七章 白爹白媽(二合一大章)

1923年1月23日,美國人奧斯邦氏與華人曾君創辦中國無線電公司,透過自建的無線電臺首次在上海播送廣播節目,同時出售收音機。

全市有500多臺收音機接收該電臺廣播節目,這是上海地區出現的最早一批收音機,也是全國首例。之後,隨著廣播電臺不斷的建立,收音機在上海地區逐漸興起,均為舶來品,以美國出品最多,其種類一是礦石收音機,二是電子管收音機,市民多喜用礦石收音機。

在電視機普及之前,收音機無疑是人類最為主要的一項娛樂工具,現如今中國的絕大部分八零後都有著小時候收聽收音機的記憶,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先是電視的普及,隨後又是計算機和網路的推廣,收音機的地位也就自然而然地每況愈下,甚至已經到了一個極為尷尬的地步。

舉個例子,新聞行業中有這樣子的一個默契,一個新聞釋出會,如果電視臺的記者沒來,那就等,一直等到人家來了架好了機位再開始,如果是報紙行業的記者沒來,那就再等一個鐘頭,如果還沒來就開始吧,而如果是電臺廣播新聞節目的記者沒來,啥,你說誰沒來?

現如今,收音機也就是廣播節目,在中國所面對的最主要的人群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學生,一類是司機;

在早些年,其實還有農民工這一類算是第三類,只是現在絕大部分的工地工人宿舍裡也都配置了路由器覆蓋了wifi,手持智慧手機的農民工兄弟自然也就不再需要依賴廣播節目來打發無聊的時間,而對於學生和司機來說,收音機正好貼合了他們工作生活的特質,也因此,現在很多廣播節目基本都會插播本地城市的實時路況資訊,他們自己也清楚現在收聽自家節目的到底是哪種人群居多。

…………

“好了,聽眾朋友們,今天,我們《金曲歲月》的節目到這裡就結束了,歡迎大家今晚收聽我們的節目,明天,我們在調頻92。9南通音樂交通廣播,不見不散。”

對面隔著玻璃的操控員切入了廣告,對著裡面的女播音員做了一個“ok”的手勢,女播音員會心一笑,摘下了自己的耳麥,然後輕輕地捏了捏自己的手腕,坐了這麼久,確實有些痠疼了。

如今,做電臺主持人這個工作,已經從十幾二十年前人人羨慕的鐵飯碗和光鮮外表下逐漸蛻化了成了一種堅守,正如以前的人編草鞋是為了家裡穿和拿出去賣而現在則是當作一種藝術品一樣,電臺主持人也逐漸開始向這種方向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