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五十三章 太皇太后終於死心了

因。

須知,如今的大宋社會,處在一個極為敏感的時期。

漢唐的門閥世家體系,已經被徹底摧毀、消滅。

而明清時代的地方宗族體系,現在還只有一個萌芽。

如今大宋社會,依舊沿襲著漢唐以來,諸子析產的傳統。

也就是父母在,居一家,父母亡,諸子各分家產,各為一家。

所以現在的民間,並沒有一個強大到足可對抗官府的勢力。

像明清時代,那種皇權不下鄉,宗族族長關起門來,可以用宗法處置、決斷大部分鄉民矛盾的事情,在大宋是沒有土壤的。

因為,構成明清宗族社會底色的物質基礎是祖田、祭田等等族產。

在掌握了這些財富後,族長就可以決定,誰家吃飽,誰家餓肚子,也可以決定誰家的孩子可以讀書,誰家的孩子只能去放牛。

而現在,所謂祖田、祭田什麼的,才剛剛萌芽而已。

這還是范仲淹帶起來的風潮。

范仲淹在家鄉,設定義莊、義學、義田,以養范家子孫。

很快就會有人發現,這個辦法的妙處。

因為,義莊、義學、義田,屬於宗族所有。

可以免於諸子析產,可以被子孫世代傳續下去。

等於給家族託底,讓子孫再不濟也能靠著族產生活。

聰明人很快就會打起范仲淹的旗號,開始在家鄉修橋補路,捐田助學。

類似的操作,在現代也有。

以慈善之名,用信託之術,規避遺產稅。

扯遠了。

回到現在的大宋社會,這是一個沒有世家門閥,也沒有宗族的社會。

這就意味著,普通百姓和官府之間沒有什麼議價能力。

官府手中掌握著普通人的生殺大權。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在熙寧變法前的普通人若是忽然暴富了。

猜猜看,他會遭遇到什麼?

答案是:衙前役。

所謂衙前,在過去分為兩種,一曰:長名,二曰:鄉戶。

前者就是所謂的胥吏,父死子繼的肥差。

後者則是讓人聞風喪膽,讓天下州郡富戶瑟瑟發抖的恐怖所在。

因為這玩意,可以很輕鬆的搞死一個在地方上富裕大戶,讓其傾家蕩產、家破人亡。

為什麼?

因為鄉戶衙前,一般乾的都是轉運物資或者輸送賦稅的差事。

一個衙前,帶著他的任務踏上道路的那一刻開始,就將淪為各方貪官汙吏敲詐、盤剝的物件。

在熙寧變法前,汴京城就來過一個兩浙的衙前。

這位衙前,花了整整一年時間,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將他要送的東西,送到了指定的地方。

猜猜看,他這一路上,花了多少錢?

答案是一千貫。

再猜猜看,他要運送的東西價值多少?

兩匹絹,幾串銅錢,總價值不超過五貫。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宋天下州郡的富戶們,紛紛想方設法的降低之的戶等,以避免自己達標。

躺平者有之,自殘者有之,自殺者更是比比皆是。

當然,也有那強人,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扯旗造反!

這就是歐陽修在給仁廟的奏疏中感慨:今盜賊一夥多過一夥,一夥強過一夥的源頭。

所以,差役法早就不得不改,也不改不行了。

帷幕中的太皇太后,沉默了許久,她也琢磨出些味道來了。

特別是趙煦點破了‘使怨歸於上,而利歸於下’後,她立刻想明白了,差役法最大的弊端在哪裡?

在朝廷承擔了一切風險和責任。

但好處,卻全都落在了下面的胥吏、官員手中。

等於朝廷給這些發了一張空頭交子,任由他們在上面填數字。

這個時候,向太后趁機悄悄的對她道:“娘娘,新婦以為官家所述先帝之言甚有道理!”

“想那鄉中富戶,皆是地方頭面人物,奢遮人家,素來在鄉中有威望。”

“彼若落難,因此怨懟朝廷……”

“恐黃巢之輩,從中出啊……”

太皇太后一聽,徹底的對差役法死心了。

因為這正中她的死穴。

黃巢當年是個什麼人?不過是私鹽販子而已。

但他就一腳將大唐給踹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