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樂業、安分守己,只是偶爾在背後說說人家的壞話。我出生那會兒在農村的事已經記不得了,我在農村印象深刻是在我初二的時候,我住在我姨媽家。農村在節日的時候,村子裡會搞些節目,比如搭戲臺看戲,比如露天看電影。節日的時候,最開心的也無非就是我們這些孩子。在午後或者傍晚,我們三三兩兩、四五成群地在戲臺前閒逛,買些瓜子或花生吃吃。用我們的話說,不是來看戲的,是來看零食的。
某些唱戲的時候,鄰村的小孩子也會跑我們這裡來看戲,我們看得很不爽。丫的跑我們的地盤來了!我們就在這小孩回家的路上把他截下,暴打一頓。臭小子,服不服,啊?一陣猛打之後就散了,生怕今後在路上被認出來。也有些人會在第二天帶著他爹來鬧事,不過沒事,村裡的長輩都說了,打架就是要打贏。
農村的人普遍崇尚金錢與權力,記得我剛回老家讀書,有一所年年出“書呆子人才”的著名學校不要我,我爸就一個電話交給我姑父,這事立馬就成了。據說是靠了點鈔票和關係才進去的。
這就是我對城市和農村的感受。即將要考好了,我懸著的心也可以平靜下來了,我說的都是肺腑之言,誠請批卷老師給打高點,這1分可就關係著我的命啊!
點評:生動地將農村的生活狀態描寫了出來,讓我看到了農村的希望。只是,讓我失望的是,農村並不是我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呀!
電子書 分享網站
【2008·北京卷:大事與小事】(1)
在課堂上,老師拿了一個玻璃杯,裡面放了一個大石頭,差不多和杯子一樣大,老師問大家:杯子滿了嗎?一個學生回答:沒滿,還可以放沙子。待學生放完沙子,老師又問:滿了嗎?全班同學回答滿了,有一個男孩卻回答沒有滿,還可以放水。老師笑了,接著把沙子和石頭倒出來,杯子是空的。這回老師是往杯子裡放沙子和水,然後問大家,杯子滿了嗎?如果要放石頭進去,該怎麼放?男孩就把杯子裡的沙子和水倒出來,先把石頭放進去。
老師讓學生們對此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們各抒己見:
觀點一:看起來到了極限,其實還有很大空間;
觀點二:做事要有一定的順序,應該先放沙子;
觀點三:對,分量重的事應該先做,比如大的石塊應該先放進去。
觀點四:不一定吧!先放沙子和水也未必不可……
根據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體裁不限。
大事與小事Ⅰ
每天在生活中都發生許多故事,每個故事都有一段內容。每個內容又有一段內涵。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裝入自己腦子裡,可是西瓜大的腦子能裝多少東西呢?這讓我想起老師曾在某年某月的某天給我們上的某堂課上講的某段故事,內容大致是:在課堂上,老師拿了一個玻璃杯,裡面放了一個大石頭,差不多和杯子一樣大,老師問大家:杯子滿了嗎?一個學生回答:沒滿,還可以放沙子。待學生放完沙子,老師又問:滿了嗎?全班同學回答滿了,有一個男孩卻回答沒有滿,還可以放水。老師笑了,接著把沙子和石頭倒出來,杯子是空的。這回老師是往杯子裡放沙子和水,然後問大家,杯子滿了嗎?如果要放石頭進去,該怎麼放?男孩就把杯子裡的沙子和水倒出來,先把石頭放進去。
上那堂課的時候,我很替那杯子悲哀,好好的一個杯子不裝水,非要拿來裝什麼沙子、石頭什麼的,開始挺乾淨的一個杯子,試驗做完裡面全部都是一堆爛泥巴!黑糊糊、髒兮兮的,再用來裝水給大家喝,超人看兩眼也悠悠呢!不過試驗還挺生動的,也不白浪費老師煞費苦心糟蹋的一個杯子。
試驗結束後,老師讓我們發表下各自的看法,基本上那幾個好學生滔滔不絕地說了一大堆,但總的來說也就這四個所謂的觀點而已。其一,“看起來到了極限,其實還有很大空間”;其二,做事要有一定的順序,應該先放沙子;其三,對,分量重的事應該先做,比如大的石塊應該先放進去;其四,不一定吧,先放沙子和水也未必不可……其實自己也蠻有觀點的,可老師就是沒把我叫起來,啞巴吃黃連,有觀點也咽肚子裡,總不能滿學校追著老師去抒發自己的情感吧!這樣搞不好會被誤會的。蹦出來個師什麼戀的就不好了,閱卷老師你說對吧!所以還要感謝下你們出這個題目,可以讓我在這裡好好地抒發下。當時那萬分激動的時刻,自己那豪情壯語的情感全部抒發出來。
字數差不多了,其實我寫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