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5部分

他親媽在一起過,他妹妹去年就被打發下鄉去了,他在一箇中學當語文老師,二十五六了,因為出身現在還沒說上老婆,和他媽相依為命。

辦完喪事,肖琴發現丈夫彷佛老了十歲,整天緊鎖眉頭不愛說話。恆鈺更是像變了個人似的,新得的那身綠軍裝被他收起來壓在箱子裡。他是去世的那位老太太帶大的,跟他的親奶奶沒兩樣,老人的死對他刺激很大,十七歲的孩子,現在開始思考這外面的運動到底是對還是不對。

家裡的氣氛是越來越壓抑,直到有一天,毓嵬告訴肖琴,其實之前收到了蘇三從香港寄來的信,說可以託莫明將他們一家子辦到香港去。

“我一直瞞著你,其實我之前也沒有想要過去,但是現在看,這形勢怕是以後會越來越難,過去了對你對孩子都好。”

肖琴握住他的手說:“那就聯絡蘇小姐吧,欠她的人情以後我們再慢慢還,要變天了,這暴風驟雨的擺明是要衝咱們來的。”

1967年的秋天,這一家三口踏上了南下的列車,告別風雨飄搖中的北京城,奔向一個未知的世界。

火車啟動,看著站臺上的藍布衫、綠軍裝,毓嵬張嘴剛要唱上一段戲,唱唱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忽然想起這戲怕是不能唱了,他清了清嗓子,張嘴唱了起來:“這情報,這情報送不出,誤戰機,毀大計,對不起人民、對不起黨。除夕近萬不能猶豫旁徨。刀叢劍樹也要闖,排除萬難下山崗。山高不能把路擋,抗嚴寒化冰雪我胸有朝陽。”

周圍的乘客齊聲讚道:“好!”

“唱得真好,整個一個楊子榮!”

來,涮羊肉 毓嵬番外(二)

香港荷里活道和好萊塢其實沒什麼關係。

荷里活道是殖民地時期首條街道,早在1841年英國人登陸香港島時便開始興建,在太平山山腳的這條路,早年尚未填海前乃接近海邊的,經過百多年來中環不斷填海,已遠離海傍甚遠。道路名稱其實源自早年荷里活道一帶種植的冬青樹(hollywood),因此被命名為“hollywood road”。

這條街是香港乃至全世界都知名的古董街,街上有一座文武廟。廟內奉祀著文帝文昌和武帝關公,而始於清代的斬雞頭和燒黃紙等祭祀儀式,即使到今天仍然在這裡流傳。

毓嵬隨著上香的人走下古老的臺階,回頭看去,廟裡煙霧繚繞,燒香的人手裡攥著大把的高香,等著旁邊的人挪地方就擠進去,將高香點燃,虔誠地雙手合十,祈求一家的好運氣。

“聽說那邊現在破四舊,這都是封建迷信,不許搞了。”肖琴環顧著周圍,輕輕嘆口氣。文武廟附近都是古舊的建築,有木造的陽臺和古老的百葉窗,亞熱帶的水汽蒸騰將它們打磨的痕跡斑斑,更顯歲月痕跡。

“要不咱們這店裡怎麼能收來這麼多東西呢,這裡面外面都通著呢。”毓嵬兩口子走下文武廟的臺階,走過一段路,過了幾個店鋪,前面一個店,牌匾很不起眼,寫著“未寒時”三個字,這就是毓嵬開的古董店。

荷里活道的古董店琳琅滿目,中式傢俱、字畫條幅、掛牆捲簾、陶瓷、石雕、珠寶玉器,竹簡青銅器,只要能想到的都有。毓嵬一家來港是莫明活動的結果,莫明後來在南邊奉小蔣的命令打了陣遊擊,最後幾乎彈盡糧絕,自覺辜負小蔣的期盼,不好意思去對岸,便帶著殘兵敗將來到香港,這幫傢伙都是槍林彈雨熬出來的,來了以後強龍偏要壓地頭蛇,十來年經營,硬是給他們打下大片的地面,成了港埠最大的黑社會。

莫明當然是不甘心只做黑市生意,這幾年又開始投資影視,想打造個東方好萊塢。能在這邊混成這樣,裡子面子那都是有的,那邊的運動搞的如火如荼,但外部環境很不好,香港是唯一的伸向外界的一個橋頭堡,情報販子軍火商走私犯,各種人都匯聚在這裡和諧生活。而莫明,因為之前的背景和現在的人脈在黑白兩邊都能搭得上話,就靠這個很輕鬆的將毓嵬一家三口改頭換面換個身份弄到了香港。

毓嵬走進店,他兒子正在櫃檯後急的抓耳撓腮。一見他父母回來了,急忙大叫:“總算回來了,我這真是度日如年。”

“度日如年這是好事啊,新陳代謝慢長壽。”他爹涼涼地拉一句。

“您說的那是烏龜。”

他兒子急哄哄的往外走,臨走到門口,估摸他爹追不上來了,扔下這麼一句。

“臭小子,什麼烏龜,你敢罵你老子?”毓嵬一薩目,直接拎起櫃檯上的一個蒼蠅拍就甩向門口。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