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的兒子,年齡雖然不大,卻也是在沙場征戰多年。他以前從來沒有和漢軍作過戰,從他上戰場的第一天起,就在為匈奴的復興而奮鬥。
去年冬天,北方大雪凍死了許多牲畜,許多依附於匈奴的小部落都沒有吃的,雖然他們把吃的分了一部分給他們,可這不是長久之計,如果把牲畜都吃完了,明年該怎麼辦?自次王趙信給烏維單于想了個辦法,那就是迷惑漢軍,劫掠東胡,本來趙信想親自來的,可惜他的身體越來越差,無法長途奔波,所以讓左大都尉且提侯相隨。且提侯是烏維單于的三弟,為人小心謹慎,即使這樣,趙信還不放心,臨行前千叮嚀萬囑咐,一旦此計被漢軍識破,立即北歸。
烏師廬與且提侯的確是一路小心,他們帶了五萬人南下,有八千人在漢軍當面吸引,正如趙信所料,漢軍因為情況不明沒有出擊。而他們倆卻帶領主力突入東胡,東胡雖然人多,無奈各不相屬,根本無力對抗匈奴人。短短三個多月,他們已經掠奪了數十個東胡部落,劫掠了數萬人口和近百萬的牲畜,在勝利面前,烏師廬甚至想平定東胡,讓東胡重新歸於匈奴的帳下。不過且提侯卻很冷靜,時時提醒烏師廬,不可貪功,隨時準備撤回北方。
這兩天,烏師廬突然接到稟報,說代郡方面的漢軍騎兵出動了,而云中、五原方向的漢軍動向卻不得而知。烏師廬有些為難了,是繼續劫掠還是立即撤退?這時又傳來訊息,說右北平方面的漢軍騎兵沒有動靜,烏師廬還存有一絲僥倖,自己安慰自己,看來漢軍只是試探性的進攻,他們可能還沒有得到我們的真實情報。
然而又過了兩天,不幸的訊息再次傳來,不僅雲中、五原方面的漢軍出動了,現在連右北平方面的漢軍也出動了。烏師廬急忙把且提侯請來,這次他們商議的不是要不要退的問題,而是怎麼退的問題。現在很明確,漢騎全部出動,一定要想找他們決戰,他們很可能已經得到情報,然後由西向東進行攻擊,而匈奴人的東面還有數萬東胡騎兵,雖然正面交戰他們不是對手,可如果乘撤退時發動突然襲擊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且提侯想了想,對烏師廬說:“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放棄所有的戰利品,全軍向西北方向撤退,在東胡人反應過來之前撤回去,我們放棄了戰利品他們是不會再追擊了,漢軍也不可能這麼快上來的。”
“放棄?!不行!絕對不行!沒有了這些牲畜和人,我們來這有什麼意義?我以後還怎麼能服眾?”烏師廬擔心空手回去會影響到自己左賢王的位置,所以堅決反對。
“那……”且提侯想了想,“那只有分別撤退,大王帶人先走,我帶一萬人留在這裡,不讓東胡人發現,三天之後我再去追大王。”
烏師廬想了想,點點頭:“好,就這麼辦。”當天晚上,烏師廬就帶了三萬人馬和所以的牲畜和掠奪來的俘虜悄悄地出發了。東胡人很快發現了,認為匈奴人已經撤退,於是進攻匈奴人的大營,可惜中了且提侯的埋伏,損失慘重。東胡人又以為匈奴人是派人一隊人押送牲畜和俘虜回去,於是分出一支騎兵,繞道攻擊烏師廬,又被優勢的匈奴騎兵打敗。等到三天後且提侯撤兵的時候,東胡人不敢、也沒有力量再發動攻擊,只能由他而去。
………【第28章 北疆捷報(7)】………
且提侯帶兵只用了一天時間就追上了烏師廬,此時他們接到報告,漢騎依然在原地駐守。且提侯和烏師廬稍稍鬆了口氣,看來漢軍還是在擔心長城一線的安全,所以沒有繼續出擊,烏師廬對且提侯說:“現在東胡人沒有了力量,漢軍也無意與我決戰,看來我們可以平安地帶著牲畜和這些奴隸回去了。”
且提侯還是不放心,他提醒烏師廬:“大王還是小心點,萬一漢軍發現我們在撤退,追了上來,我們的損失就大了。”
烏師廬畢竟也是打過不少仗的人,他點點頭:“對,王叔說的有道理,看來我們還是快些趕路,只要我們進了大漠深處,漢軍想追也追不上了。”於是兩人催促全軍加快速度,為了以防萬一,烏師廬帶人在前,且提侯帶人在後,壓送搶來的東西快速向西北方向撤退。
一連三天,匈奴人加緊行軍,只因牲畜和俘虜影響了整體的速度,好在斥侯在周圍不斷的偵察,並沒有發現漢軍的蹤影,匈奴人都知道,只要再走兩天,他們就安全了。這一天中午,且提侯騎在馬上,總覺心神不寧,他問左右:“周圍可發現漢軍的蹤跡?”
左右回答道:“回稟左大都尉,昨晚派出的幾隊斥侯早上已經回來,沒有發現。早上派出的幾批還沒有回來,可能在回來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