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6部分

微點頭,繼續問楚寒道:“詩體《風》、《雅》、《頌》既亡,一變而為《離騷》,再變而為西漢五言,三變而為歌行雜體,四變而為沈、宋律詩。請問五言、七言、四言、六言、三言、九言起於何人?”

“五言起於李陵、蘇武或雲枚乘,七言起於漢武《柏梁》,四言起於漢楚王傅韋孟。六言起於漢司農谷永,三言起於晉夏侯湛,九言分別起於高貴鄉公。”楚寒回答的非常乾淨利落。

“學詩先除五俗,請問要除哪五俗?”

“一曰俗體,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韻。現在修身也應當摒棄此五俗。”楚寒沒有絲毫停頓思考,就張口答出。

“學詩有三節,分別指的什麼?”

“其初不識好惡,連篇累牘。肆筆而成;既識羞愧,始生畏縮,成之極難;及其透徹,則七縱八橫,信手拈來,頭頭是道矣。”楚寒回答的也是頭頭是道。

春痕眼看自己一番考究,楚寒都是答對如流,不由自主對他漸生佩服。她沒有想到楚寒一介警察,竟然也有這麼多的學識。於是,她話鋒一轉,直接背誦了一首唐詩《金縷衣》,她道: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是中唐時的一首流行歌詞。據說元和時鎮海節度使李錡酷愛此詞,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你怎樣理解詩中的真正含義?”

“此詩含意很單純,可以用‘莫負好時光’一言以蔽之。這原是一種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讀者感到其情感雖單純卻強烈,能長久在人心中繚繞,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它每個詩句似乎都在重複那單一的意思‘莫負好時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變化,重複而不單調,迴環而有緩急,形成優美的旋律。

我是這樣理解‘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貴如黃金也有再得的時候,‘千金散盡還復來’;然而青春對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復返的。詩中用花來比少年好時光,用折花來比莫負大好青春,既形象又優美,因此遠遠大於‘及時行樂”這一庸俗思想本身,’創造出一個意象世界。這就是藝術的表現,形象思維。錯過青春便會導致無窮悔恨,這層意思,此詩本來可以用但卻沒有用‘老大徒傷悲’一類成語來表達,而緊緊朝著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繼而造出“無花空折枝”這樣聞所未聞的奇語。沒有沾一個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多耐人尋味,多有藝術說服力!”

楚寒滔滔不絕說這番話時,眼神一直凝視著春痕,似乎在暗示她,也不要錯過這青春大好年華。

春痕被楚寒看得臉上起了紅潮,羞意甚濃。桓泰和諸位長老看到他們之間的文比已經進展到這等程度,都忍不住相顧一笑,感覺到似乎往下已經沒有什麼可比之處了。桓泰正要宣佈文比到此結束之時,沒想到春痕的問題又來了。只聽她道:

“楚寒,剛剛考究你的是唐詩,現在我再說一首宋詞,你解析一下我聽聽,如果你說的到位,族長和諸位長老認可,文比我們就結束。”

楚寒絲毫不以為意道:“春痕姑娘你但說無妨。別說一首。你說多少首都沒有關係的。”

春痕的臉色變得很是凝重地問楚寒道:“楚寒,古代詩詞中悼念亡妻的詩句你最欣賞哪一首?”

楚寒認認真真回答道:“悼念亡妻的詩,自西晉潘岳以後,汗牛充棟,不勝列舉。其中,元縝的悼亡詩寫得最好‘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流傳千古,經久不息。在悼亡詞中寫得最深情纏綿的就是蘇試的《江城子》了。”

春痕眼中流露出一種無盡的思念,她緩緩道:“其實蘇試的《江城子》了雖然是悼念亡妻,可是對於我來說,每次我吟誦此詩,都會想起亡母。我是一個遺腹子。在我未出生時父親就病故了。母親含辛茹苦養育我,可是她在我不到十歲時也走了,現在整整十年了。”

楚寒看到春痕已經動情,於是立刻不失時機將蘇試的這首《江城子》背出來,他慢慢吟誦著,聲音低沉渾厚並帶著濃烈的感**彩: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昨夜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聽罷楚寒的吟誦,春痕的眼淚禁不住流了出來。她聲音變得異常柔和,輕聲對楚寒道:“你就解析一下詞的意境吧,你若是和我的感悟差不多,我就會對你充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