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4部分

這次竟然做的這麼過分,堂堂內閣次輔,竟然和一個儒生置氣,還動用了錦衣衛的力量把這書生投入了詔獄。

以張居正的性格,這種事情肯定是要管的。只是如何開口確實是一門學問。

他總不能直接找到張四維,叫他給錦衣衛打招呼放人吧?

見張居正眉頭緊鎖,寧修心裡也有些打鼓。

看張閣老這樣子,似乎在猶豫?

為了讓張居正下定決心,寧修決定再加一把火。

“依晚生看,韓朋友之所以會被打入詔獄,不單單是因為觸了次輔的虎鬚,還是因為惹了晉黨啊。”

黨爭是明代的一大特徵,且有愈演愈烈的架勢。後期的東林黨和閹黨之爭直接把大明引向覆滅。至於南明的藩鎮實際就是黨爭的一種延續。

萬曆朝早期有楚黨、晉黨。楚黨的代表自然是張居正,而晉黨的代表則是張四維、王崇古。

明面上楚黨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實則不然。晉黨的背後是晉商。有了晉商的支援,晉黨便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政客最需要的是什麼?自然是銀子。有了銀子才能收買人心,畢竟光靠人格魅力是根本不可能獲得支援的。

張居正對於晉黨一直予以提防,聽寧修提到晉黨自然變得警惕了起來。

“你繼續說下去。”

寧修得到鼓勵直是大喜,他調整了番思緒繼續說道:“晉商富可敵國,這點想必元輔也清楚。但晉商的錢是怎麼來的?還不是我大明朝廷施恩,允准他們靠運送糧食換取鹽引?國朝商稅極低,乃三十稅一,這絕對是不合理的。故而太嶽公打算開收鹽稅,以彌補這一塊的空白。”

稍頓了頓,寧修繼續道:“韓朋友此舉,實際上是投石問路。誰曾想晉商晉黨已經尾大不掉到了這般地步,竟然連一點不同的聲音都容不下!”

寧修這番話當然是精心推敲過的,每一個字都很精髓。

首先他將晉商晉黨綁在一起,再把張居正的商稅改革引出來,最後將韓正抨擊晉商與張四維的做法說成是替張居正商稅改革投石問路。如此一來,張居正幫韓正實際就是幫自己,送上門來的棋子不用,實在不符合張居正的性格。

雖然有些**直接,但政治有時候就是如此。

“好,賢生說的好!”

張居正的眼中閃過灼灼光彩,寧修心中一喜,知道這事成了。

別管張居正打算以何種方式處理此事,韓正是有救了。

“這件事老夫會去過問的,至於徵收鹽稅一事,賢生有何看法?”

張居正肯主動徵詢寧修關於鹽稅的意見,當然不是一時心血來潮。在江陵時,寧修就曾經就一條鞭法給過他很中肯的意見。

僅就火耗歸公一項便可以消除一條鞭法很大一部分弊端,而這正是張居正沒有想到的。

與一條鞭法相比,加收鹽稅本身需要思考的部分自然更少。寧修能夠將一條鞭法最佳化,自然也可以在加收鹽稅上提出自己的見解。

寧修卻沒想到張居正真的想聽他的意見。

他先是衝張居正拱了拱手,表示不勝惶恐,繼而侃侃而談道:“鹽之暴利,遠非其他物什可比。只按照三十稅一的商稅徵收肯定是不行的。但如果單純的定一個稅額,又不算公允。晚生有一個想法,可以根據鹽商獲利多少分階梯收稅,低於一定銀額的只徵收三十稅一的商稅,超過這一銀額的加收階梯稅,獲利越多,所需要交納的鹽稅自然越多。”

寧修方一說完,張居正便陷入了沉思。

這個法子倒真是新奇。他此前從未聽說過。。。。。。

細細想來,這階梯稅十分合理,賺的多的多交稅,賺的少的相對少交稅,誰也說不出什麼來。

只是,那些鹽商真的肯嗎?

寧修彷彿看出張居正的擔憂,沉聲道:“閣老不妨藉此事做做文章,不怕那些鹽商不服帖。”

他指的當然就是韓正痛斥晉商這事了。

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算小,關鍵看當權者想要怎麼處理。

以張居正的權勢,要想此事發酵,只需要給都察院的言官知會一聲,自然會有人為他搖旗吶喊。

而晉商為群商之首。晉商只要服帖了,其餘那些鹽商也不會太跳。

張居正仍然面沉如水,可眉宇間已經帶了一絲喜色。

寧修繼續說道:“除了收鹽稅,閣老還可以加收礦稅,也用階梯計稅。當然,需要明確一點,礦產都為我大明朝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