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一支軍隊還要困難,因為他們除了要解決練兵中遇到的故有問題之外,還要應對舊軍官系統的竭力反抗,他們必然明白,如果採取新軍的政策,他們的權力就將大大降低,這是誰都不願意承受的事情。
哎,想要挽救一個病入膏肓的王朝,甚至比新建一個王朝還要困難啊;諸多問題折騰的李悠一陣陣頭大,他現在都有些抱怨虎符給他安排的角色了,說實話明末崇禎開局簡直是地獄難度,換成李自成開局都要比現在容易的多。
歷數此前一千多年時間裡衰落王朝復興的先例,劉秀光復漢室乃是在王莽篡漢之後,他雖然是大漢宗室,卻也不是從朝堂上來改變現狀,而是自己建立武裝力量依靠卓越的軍事、政治能力還有大隕石召喚術方才登上皇位,這一過程和重新建立一個王朝也沒什麼區別了;其後的劉備也是如此,蜀漢和大漢已經是兩個朝代了。
而晉室、宋室南渡延續生命,他們在丟掉了北方的半壁江山之後在某種程度上也丟下了一大堆的舊有負擔,再加上北方的敵人後繼乏力,才讓他們得以苟延殘喘。
大唐的命運倒是一波三折,武周取代李唐時大唐還沒有到末期,尚有餘力扭轉乾坤,但是在安史之亂之後大唐已經是無力迴天了,所以縱然有那麼幾位想要有所作為的皇帝,也只能和崇禎一樣無法挽回王朝沒落的趨勢。
如今大明所面對的不僅僅北方的蠻夷和小冰河期的低溫乾旱,更主要的敵人卻是在內部,是那些昏聵無能的官員,是那些無視國家律法計程車紳,是那些裡通外國的豪商,是那些盤剝百姓的地主官吏。。。。。。兩百多年的王朝延續,讓依附於這個王朝的統治階層已經漸漸失去了進取心,只知道拼命地汲取這棵大樹上的營養,而渾然不去向這棵樹倒了等待他們的又將是什麼樣的命運。
所以李悠根本就沒有指望這些人能夠振作起來改變大明的命運,他們早已習慣了這種損公肥私的行為,要想喚醒他們幾乎沒有可能,那麼為了保住大明的江山不會落入異族的手中,李悠就只有將大明計程車紳階層洗一遍了。
一方面以岳雲的宋軍為種子,培養出大量戰術素養過硬、絕對忠於自己的軍隊,另一方面李悠打算興辦新的報紙對大明如今的思想風氣做出改變,然後透過興辦新型教育、改變科舉方法等措施培育出和那些就有文人不同的、能夠滿足自己需求的讀書人來取代這些舊式文人,接替他們的職位擔任朝廷官員。
而這份報紙和新軍一樣將由李悠親自掌管,負責協助他的有精通儒學、西學的徐光啟,著名小說家馮夢龍,泰西傳教士湯若望,儒學大家劉宗周、黃道周等人。
其中劉宗周和黃道周個人操守或許並無瑕疵,但卻迂腐不堪,遇到什麼問題只知道勸諫皇帝親君子、遠小人,說出一大通大而無用的廢話,根本拿不出解決問題的實際方法;李悠之所以將他們納入報社之中,一來是看中了他們在士林中的聲望,二來就是想讓徐光啟等人和他們在報紙上進行論戰,把他們思想中的問題徹底暴露出來,讓天下有識之士看個明白,引發他們的反思。
明末時期也有不少人意識到儒學的危機,所以日後才會誕生顧炎武、王夫之和黃宗羲等思想家,只可惜他們的思想卻被暴虐的建奴打斷了,而李悠則是想加快這個步驟,讓更多、更為開放的思想在大明萌芽、發展、壯大,直至取代舊有思想。
第873章 暗殺
在這份報紙上,除了劉宗周、黃道周和徐光啟、湯若望等人的論戰之外,還會有馮夢龍和凌初的小說,這兩位寫就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的小說家將根據李悠的安排,書寫一些類似於《儒林外史》這樣對現實大家批判的小說,以及講述海外形勢的。
如果光是黃道周、劉宗周和徐光啟、湯若望等人的論戰,那麼這份報紙的格調就太高了,恐怕只有那些飽學宿儒才會閱讀,而這些人往往是既得利益者的堅決擁護者,絕不會支援徐光啟和湯若望等人的觀點,但是再加上馮夢龍、凌初的小說就不一樣了。
大明如今的市井文化極其發達,已經湧現出《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金瓶梅》等藝術水準極高且深受百姓喜愛的小說,一旦有質量上乘的小說面世,很快就受到市民階層的追捧,以馮夢龍、凌初等人的文筆和李悠給出的大綱,這些新奇的小說必將贏得這些人的追捧,從而潛移默化收到文中思想的影響,順便還能擴大報紙的傳播範圍,吸引更多的讀者,為李悠接下來要實施的政策贏得更多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