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蠼�脘�乩吹繳攣骶襯冢�偌�鋇毓僭毖�示嚀邇榭觥�
三邊總督楊鶴、巡撫劉廣生等陝西官員將李悠迎入西安,率先為李悠御駕親征大敗皇太極道賀,“臣等恭賀陛下大敗東虜,陛下之武功直追太祖、成祖,臣等為陛下賀,為大明賀!”說罷群臣拜倒紛紛稱頌。
“好了,和建奴相比,朕反而更擔心陝西的流民,建奴乃是蠻夷朕自可率領大軍攻入遼東將他們盡數殺了就是,可陝西的流民卻是朕的子民。”這兩者之間顯然是不能使用同樣的方法處置的。
“陛下仁慈,微臣以為想要解決陝西流民可剿撫並用。”楊鶴的三邊總督也不是白當的,他對陝西的情況比較清楚,也琢磨出了一套自以為可行的方案,“盜賊之起,總因饑荒之極,民不聊生,因此當以招撫為主、追剿為輔。”
“只是如今陝西財用不足,而剿撫所需錢糧甚多,光靠陝西、山西、甘肅三地的財用恐怕不夠,還需朝廷支援。”楊鶴說完自己的方略就開始向朝廷哭窮了,在原歷史中楊鶴依靠朝廷發放的十萬帑金、藩王捐助的五萬白銀和糧食二萬石實施招撫政策,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於這筆錢糧實在太少,導致後來無以為繼,最終功虧一簣。
“朕所來為的就是此時,此次抄沒八大家的家產足以支撐招撫流民還綽綽有餘,此外既然如今東虜已經被朕打得元氣大傷,朕以為這遼餉的加徵也該停一停了。”關寧軍如果連皇太極剩下的這點實力都對付不了的話,要他們也沒什麼用了,“還有,既然山陝等地連造災害,這該繳納給朝廷的錢糧可暫且免去,楊愛卿和諸位不妨理一份清單出來。”
自古遭遇災害減免賦稅也是合理的手段,只是朝廷的仁政能不能真的到達百姓手中就不好說了,所以李悠他們謝恩之後又警告道,“朕會善待大明的子民,但若是有人想借機發財,就休怪朕翻臉無情。”
如今山西的官員可是又不好被李悠剝皮實草,安放到了當地的城隍廟了,想必陝西的官員也該知道這些事情了,如果他們還是抱著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想法,那麼錦衣衛和東廠會教他們做人。
楊鶴、劉廣生等人高興地下去做各種準備,而李悠則叫來隨行的錦衣衛頭領,“你們最近除了幫著朕盯著這些官員之外,還需抓緊辦理另外一件事。”說罷李悠遞過一份名單,“這上面的人你們都給朕找出來,帶到西安,朕會賞賜他們官職。”
這上面頭兩個名字赫然就是李自成和張獻忠,其餘也都是和他們身份相仿的義軍首領,如果這些日後興風作浪的義軍首領能為自己所用的話,那麼將來即使有人繼續作亂,為禍是不是可以輕一些呢?
第864章 回京
關於大明滅亡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明亡於建奴,有人說明亡於流民,當然也有說明亡於東林,明亡於小冰河期的,但是還有一種說法也是頗有道理,那就是明實則亡於財政問題,到了大明末期,朝政敗壞,朝廷已經無法有效的收繳賦稅,導致朝廷用度日益不足,再加上流民、建奴等的打擊,大明就這樣消亡了。
但從陝西各地的流民來看,這種說法也確實有道理,如果楊鶴手中有充足的錢糧,可以支撐他順利的完成剿撫的任務,那麼日後李自成、張獻忠等人也成不了什麼氣候,因為中原的百姓總是最順從的,只要他們有一條活路,誰願意冒著殺頭的危險去造反?
對於這些走投無路,不得不去起來造反的百姓李悠很是寬厚仁慈,可對那些野心之輩,還有在造反過程中被殺戮迷花了眼睛,再也回不去的傢伙,就沒這麼容易放過了,每招撫到一批流民,李悠總會讓人對首領的罪責進行嚴加審問,一旦發覺有濫殺無辜之類的罪責通通斬首示眾,被攜裹的流民則是給他們一筆錢糧,讓他們依舊回鄉下耕種。
此外,對於那些貪汙腐化的官員,和苛待百姓的土豪劣紳,李悠也是嚴加處置,如果不是他們,又怎麼會有這麼多的流民?反正只需要隨便找找,就能從這些人身上翻出無數罪責,到也不怕殺之無名。
要是那些流民害怕家鄉的官吏士紳報復不敢還鄉,李悠也是另有安排,願意繼續耕種的,在其他地方調撥土地進行安置,並且給他們提供維持生計的糧食,恢復生產的種子和農具;不願意繼續當農民而又身子健壯的,則納入軍中,這也是參考了宋代解決農民起義問題的辦法,只要青壯都加入軍中,這些流民就沒了主心骨,再想作亂就沒那麼容易了。
有李悠在西安坐鎮,錦衣衛和東廠四處監視那些官員,又殺雞儆猴宰了一批不開眼的,並判處他們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