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諸土司再次之,剿滅亂賊又算得上什麼大功呢?”大魏兵部對這些對手開出了高低不一的斬首賞格,一顆漠北騎兵的首級賞紋銀二十兩,東海島夷的首級價值十兩,到西南土司這裡就只剩下三兩了,至於境內的亂賊除非是有名號的賊酋,不然的話一文錢的賞賜都沒有;於是乎楊介夫做出了這封奏摺的處理決定,“雲州知府運籌帷幄,當為此戰之首功,理應予以嘉獎,待亂賊平定後再行敘功,李悠率軍出戰,亦有功勞,只是區區數百流民的斬獲尚不足以讓朝廷頒下封賞,且溫言勉勵一番即可。”
此前戰事的運籌帷幄之功大多為太尉府掌控,收穫這項功勞的也都是太尉府的勳貴們,領軍出征、衝鋒陷陣的功勞由領軍的大將瓜分,至於文官最多從供應糧草上分一杯羹,這讓文官們無法從軍功中獲取太多的好處。
而楊介夫這次直接將運籌帷幄的功勞給了雲州知府,這讓文官們又多了一條建功立業的途徑,而且運籌帷幄還有一項好處就是容易推卸責任,若是戰敗了這肯定不是他們的軍略有問題,必定是那領軍的大將怯戰,亦或是他們沒有完全按照自己制定的方略進行作戰,失利的鍋就這樣輕而易舉的丟給了武將們。而若是大戰得勝,運籌帷幄的文官當是首功,供應糧草的文官次之,至於打仗的武將和士兵們,給他們點喝剩下的湯就不錯了。
這種只有好處而沒有壞處的模式那個文官不喜歡?敗了有武將背鍋,勝了大功是自己的,而且還可以藉此機會徹底壓服武將,讓他們送上孝敬,無論是立功還是發財,這都是絕好的機會,座中的有些人甚至已經開始琢磨著最近可以去那裡混一份戰功好升官發財了。
“相國此言甚是。”袁汝夔頓時領略了楊介夫話裡的意思,若是按照他提出的這種模式操作下去,今後他們這些文官就要徹底壓倒武將了,以後那些往日趾高氣昂、足以和這些文官分庭抗禮的武將就只能仰人鼻息行事了。
“相國此舉方是老成謀國,吾等遠不及矣。”吏部尚書盧承慶在私下裡儘管一直對楊介夫獨霸朝堂多年頗有微詞,但此時卻不得不心生佩服,果然楊介夫能走到這一步的確是有他的果然之處,就在他們還琢磨著如何防備李悠的時候,楊介夫卻從根本上將武將們的地位打落塵埃;若是按照他方才所說的執行下去,不出數年的功夫,大魏國中文貴武賤的形勢將成為定局,這才是一國宰相該有的手筆啊!比他們方才糾結於細枝末節的手段實在是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若要如此就先得將太尉府拿到手裡。”楊介夫摸著鬍鬚道,“如今核實戰功的權利被太尉府所掌握,唯有如此才能將這一規則推行下去。”
“相國儘管放心,如今京中資歷深厚的勳貴早已清掃一空,無人能擔此重任,太尉一職必定落入吾等手中。”若是按照之前的慣例,在丘元德卸任太尉之後,一般情況下都會由魯國公曹雨田這樣的頂級勳貴接任,而現在這些人要麼隕與唐括部之手,要麼死的不明不白,再也沒有能夠壓服眾軍的人了,再加上朝中有太后支援,這一職位的歸屬也就沒了懸念。(未完待續。)
第314章 王機外放
“此乃弱軍之道也。”王機府邸的後院之中,他的父親、琅琊王氏的族長王遜將一封剛送過來的書信丟遞了過來,此時距離楊介夫說出新的軍功核定章程方才過去了兩個時辰,世家豪門的底蘊可見一斑。
“若是如此,怕是以後的武將將會淪為文官的走狗了,每逢出征先要關心的不是如何打贏這一仗,而是怎麼去巴結運籌帷幄的文官了;如果遇到通曉兵法抑或肯放下面子傾聽武將策略的或許還不要緊,但要是遇到剛愎自用的文官,這仗還怎麼打?”王機接過信函匆匆讀過,他細細揣摩一番,要是他去領軍,憑藉自幼修習的兵法以及和當初隨軍出征的經驗,遇到不那麼厲害的對手或許還有幾分勝算;但要是換成他在國子監的同窗盧懷慎、胡逸之等輩,除非是對手實在太弱,否則有敗無勝,然而讓人感到不安的是朝中大多數的文官們在軍事上的造詣比起這倆人來不過是半斤八兩而已。
“楊介夫此舉加大了文官對武將的掌控,卻也挖垮了大魏立國的根基,自古以來豈有武將衰弱而文官能安坐天下的朝代?”王遜對他兒子的表現還算滿意,忍不住提點了幾句,“想要敲定運籌帷幄之功,那麼以後怕是要文官領軍出征了,而如今朝中文武雙全的又有幾人?”
文官們大多是科舉出身,無論鄉試也好、會試也好,可是不會考兵法的,四書五經之中可沒有多少兵法韜略,試問除了極個別對兵法頗有興趣或者天賦秉異之人,又有多少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