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這樣的人才,文陽文武雙全,更兼軍略過人,若是留在安西,不出二十年定可接任安西都護之職。”
這個安排到是不錯,只可惜我卻不是大唐人,因而李悠婉言謝絕,“末將此次奉命運送軍械工匠前往安西,如今任務已經完成,還需回長安覆命,至於日後的事情,末將謹遵朝廷之命行事。”
“那好吧,稍後我會命人押送俘虜前往長安,文陽就和他們一道吧!”高仙芝稍感遺憾,隨即做了安排;此次俘虜之中頗有些西域各國的貴人,將他們送到長安,想必能讓皇帝陛下開心一些吧。
“末將遵命。”李悠抱拳稱是。
數日後,碎葉城外,李悠和奉命押送俘虜前往長安的李嗣業帶著大隊人馬揮別了送行的眾人,先行一步緩緩踏上東去長安的路程,在他身後,岑參吟誦的詩句迴盪在眾人的腦海之中,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碎葉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此次迴歸長安,除了俘虜和獻給李隆基及京中諸官的禮物之外,李悠還把那些通曉製造霹靂彈的工匠全都順道帶上,這項大殺器可不太適合放到邊關重將手中。
一路上李悠、李嗣業和潘鳳三人每日較量武藝、比試箭術,好不痛快;雖然她沒有獲得數值上的增長,但也感到自己的武藝比之前圓潤了許多。
數月之後,李悠等人穿越河西走廊,進入到關中平原,長安的城牆漸漸映入他們的眼簾,這個時代全球最偉大的城市到了。(未完待續。)
第372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
“這就是長安啊!”遙望著巍然聳立的城牆,許多從未到過長安的安西都護府士兵長大了嘴巴,囚車之中那些康國、石國等西域小國的貴人們也瞪大了眼睛,就連黑衣大食的將領們也紛紛露出不可思議的眼神,即使在他們的國家,也從未見過這麼繁華的城市。
城門口出城入城的車隊綿延不絕,絲綢、瓷器等在西域貴比黃金的奢侈品在這裡隨處可見,大唐百姓身上那種驕傲和自信讓人李悠感到無比欣慰,這才是華夏子民應有的氣質。
“賢弟,你這是多久沒有回過長安了?”一旁的李嗣業推了推有些發愣的李悠,他此前多次來過長安,卻是比其他人容易適應一些。
上次來到長安的時候還是漢武帝建元年間,距離現在已經有將近九百年了,這九百年間長安城不知道換了多少主人,但這座城市依舊是華夏的中心,是天下諸國仰望的存在。
“來者何人?前來長安有何要事?”看到這支隊伍,長安的守軍遠遠迎了上來,警惕地看著他們,但當看到他們的旗號事,眼中的警戒略有放鬆。
“本將乃是右威衛將軍李嗣業,奉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左金吾衛大將軍高仙芝之命押送黑衣大食、石國、康國等國俘虜入京獻俘陛下!”說罷李嗣業抬高了嗓音,“我大唐安西都護府遠征怛羅斯城,大敗黑衣大食聯軍十萬,陣斬五萬,俘虜兩萬餘,繳獲戰馬軍械俘虜敵軍國王大將無算,揚我大唐威名與萬里之外!”
“我大唐萬勝!萬勝!”聽到這個激動人心的好訊息,長安守軍和周圍的百姓齊聲發出歡呼,即使對大唐來說,擊敗十萬大軍也是一件值得誇耀的事情。
“果毅都尉李悠奉命押送工匠、軍械前往西域,如今完成任務回京繳旨。”李悠接著說道,從懷中掏出相關文書送上。
“李都尉此次亦為大唐的獲勝立下汗馬功勞!”李嗣業不失時機地誇讚自己這位兄弟,“李都尉此戰與萬軍之中陣斬黑衣大食名將齊亞德與侯梅德!此次大勝李都尉當居首功。”
於萬軍之中陣斬敵軍大將乃是百姓們最喜歡聽聞的傳說,隨即無數的百姓向這邊湧過來,試圖從李悠這裡弄到一些故事,好讓他們可以回去向街坊四鄰吹噓;長安守軍的將領羨慕地看著李悠,他知道有了這樣的功績,連升三級也是不在話下。
“大丈夫當如是也!”人群中不知道那個讀書人激動之下喊出了這樣的話語,隨即這句話漸漸傳開,百姓們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對李悠等人的讚賞和欽佩。
“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