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就狠狠責罵。”魏珍按照那人的吩咐說出了計劃,“說句大不敬的話,兒子以為陛下之所以壓服不住群臣是威望不夠,陛下乃是旁系出身,被收養到宮中短短的時間就繼位登基,沒當過幾天的太子,沒時間培養自己的親信;再加上陛下也不像太宗陛下那樣連年征戰,一言既出群臣莫敢不從。故而才會讓群臣沒了顧忌,死死頂住旨意,拒不讓陛下封趙王為皇考之事達成。他們的小心思兒臣明白,若是這件事讓陛下辦成了,日後他們還不只能任由陛下揉搓,先皇在位時的好日子就要一去不回了,為了一己之利,竟置陛下的孝道而不顧,這些大臣真是該死。”
“這些日子你倒是長進了,這些事情也能看出個一二來。”對於楊介夫等人的心思,魏士良同樣看得明白,他知道這是皇權和相權之爭,若是皇權受挫連帶著他這個大總管的權利也會削弱,他可不想像自己的上一任一樣只能在內宮中耍耍威風,因此才和丘元德結成了聯盟,“只是你明白了又有何用呢?去年帝星飄搖,已經有些人開始說胡話了。。。。。。而若要樹立威望,又不是一天兩天能做成的。”
說道帝星飄搖之時,魏士良警覺忽生,連忙轉開話題,因為這件事,欽天監被清掃了一遍,連監正李普祥都失蹤了,宮中膽敢傳播此事的太監宮女被他杖斃了不知道多少,若是讓別人聽到這些,自己的位子都可能不保。
而魏珍就好似沒聽到一樣,“乾爹,兒子以為眼下就有一個為陛下樹立威望的好機會,若是陛下御駕親征大勝唐括部,則群臣定然不敢再糾纏。”(未完待續。)
第171章 雄心勃勃的李圭
“本朝自從開國以來除了太祖和太宗之外,少有御駕親征之事,你如何想到這個了?”魏士良聞言當即坐直了身子,死死地盯著魏珍的雙眸,一字一句的說道,“說,此事究竟是你想出來的還是別人慫恿你向咱家進言?”
看他的樣子,魏珍如果稍微露出一絲意向,這父子的情分今日就要斷絕了,御駕親征是何等大事,如果勝了還好說,萬一要是敗了,魏士良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乾爹,兒子這也是剛聽說此事啊,怎麼會是別人慫恿的呢?”魏珍一臉真誠的看著魏士良,後背卻全是冷汗,連忙跪倒在地上,帶著哭音說道,“兒子只不過是想為乾爹稍微分憂,乾爹為何如此生氣?”
見魏珍的表情並未露出破綻,魏士良覺得自己似乎有些多疑了,是啊,自己也是剛從奏摺裡得知唐括部犯邊的訊息,魏珍整日就在這小院之中,又能從那裡提前得知訊息呢?一念至此他就覺得自己方才的表情有些嚴厲了。
於是溫聲說道,“起來吧,御駕親征實在是事關重大,故而乾爹才激動了些;說說看吧,你為何會想到這個?”
“乾爹,兒子平日在宮裡也沒什麼去處,就愛翻看些話本小說。”魏珍指著一旁桌上開啟的話本說道,“今日正好看到話本里寫到御駕親征,大聲而還之時,所以才有了這樣冒昧的想法;以兒子看來,若是陛下御駕親征歸來,攜大勝之餘威,再在朝堂上說起這冊封趙王為皇考之事,朝廷諸臣定然不敢再行反駁。”
魏士良起身兩步走到書桌跟前,看到那的確是講述前朝故事的一步話本小說,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正是在御駕親征中立下大功,方才由區區一個小民封爵拜將,迎娶公主走上人生巔峰,魏珍從書裡想到這一點似乎並無破綻。
而且這似乎也是個辦法,陛下登基尚短,先皇在位時朝政又都在楊介夫等人手中,對朝堂的控制著實比不上開國時的那幾位皇帝,而太祖和太宗之所以出口成憲,不就是因為領兵打仗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麼?
見魏士良頗為心動,魏珍繼續說道,“如今英國公重掌兵權,京營禁軍早已不是去年那副模樣,若是出征必能大勝,乾爹要是率先進言,這獲勝的首功可就是乾爹的了。到了那個時候,看楊介夫他們還敢不敢給乾爹使臉色?”
是啊,那唐括部犯邊的人馬還不到十萬,而京營禁軍有四十萬之眾,御駕親征起碼要帶走三十萬,三十萬大軍打十萬蠻夷,這該能輕鬆取勝吧?不通兵法的魏士良拿出自己未入宮前在街頭鬥毆的經驗做了一番判斷,自覺獲勝的希望極大。
“乾爹若是不放心,不妨先和英國公商議一番再做決定,英國公乃是久戰宿將,必能為乾爹解惑。”魏珍最後一次勸道。
“此事幹爹知道了,你下去不要和任何人提起。”說罷魏士良趕走魏珍,獨自在物理琢磨了半天才上床歇息,睡夢裡他夢到御駕親征大勝歸來後陛下將楊介夫等人趕出朝堂,那些繼任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