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昭一共有七個兒子:李繼儔、李繼韜、李繼達、李繼忠、李繼能、李繼襲、李繼遠。
其中長子李繼儔是澤州刺史,按照制度應當接替其父親的爵位。
不過李繼儔的性格較為軟弱,在兄弟七人中沒有什麼威信,反而是他的二弟李繼韜性格狡猾多智謀,在兄弟幾個中較有威嚴,且昭義鎮的軍隊將領多聽從他的號令。
至於李繼能,此人性格有些憨,說的不好聽點就是個二愣子。
“或許在暗中搞鬼的應該就是那李繼韜,至於李繼能要殺李存渥,應該是李存渥不小心說什麼話衝撞了李繼能,惹怒了他,所以他才要殺人……”李存勖在心中想著。
李繼韜為何要非將李嗣昭弄回潞州去安葬?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為了繼承昭義節度使的位置。
節度使父子相繼,這在唐末就不是什麼稀奇事,不過要想父子相繼,畢竟還需要得到朝廷的正式承認才行,若是沒有正式承認的話,那即便掌控大權,也終究難以服眾。
而在晉國,雖然節度使制度依舊很“流行”,但朝廷對地方節度使的掌控力度卻比唐朝要強上很多,父子相繼的現象並不多,甚至可以說沒有。
若是正常情況下,李嗣昭死後,他的兒子最多繼承一個刺史之位,然後慢慢建立軍功,將來逐漸提升,不可能直接繼承節度使之位。
更何況李繼韜還不是長子,僅僅是次子,想要繼承節度使大權就更不可能。
正常途徑不可能,所以李繼韜就只能用非常手段,強迫朝廷答應。
而要迫使朝廷答應他繼承大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手中要有兵權。
昭義節度使麾下的兵權中,最關鍵的軍隊又是其中的牙軍,也就是護送李嗣昭靈柩的那支親軍。
換句話說,若是這支軍隊護送李嗣昭靈柩去了晉陽,那麼這支軍隊就會被朝廷掌握,李繼韜將來就不可能掌握大權;若是這支軍隊回到潞州,有軍隊的支援,李繼韜才有希望繼承大權。
這才是為何李繼能不惜違背晉王命令也要護送靈柩回潞州的原因,同樣也是李存勖堅持要將李嗣昭安葬在晉陽的一個重要原因。
可惜如今看來,李繼韜的目的顯然得逞了,那支護送靈柩的親軍已經快返回潞州了,局勢已經難以挽回。
一想到將來昭義鎮又有可能出問題,李存勖更加頭痛起來。
“大王,您看這件事現在該怎麼辦?”見他過了半天沒有回答,焦彥賓小心問道。
“還能如何?既然他們一心想要歸葬潞州,那就由得他們去吧,孤又不是不通人情之人!”李存勖道。
這句話也算為此事做了個了結,以暫時平息事端;至於將來如何,那就不是現在的他能管的。
接下來,又處理了一些公務後,李存勖感到有些疲倦,便在軍營裡面小憩一下,養養精神,命焦彥賓在外面守著,沒有重要事情不要打擾他。
這些天不管是各方戰事,還是李嗣昭歸葬的事情,又或者從晉陽傳來的關於張承業病危的訊息等,哪一個訊息都不怎麼妙,讓他深感疲憊。
不一會兒,他便沉沉睡去。
然而,僅僅半個時辰後,他便被叫醒了。
“大王,出大事了!”這一次,焦彥賓的神色比之前更加難看,臉色的驚慌怎麼隱藏都藏不住。
李存勖被他的臉色嚇了一跳,連忙問道:“到底發生什麼事了?難道說哪裡打了敗仗?還是契丹人又入侵了?”
“咱們的浮橋被敵軍焚燬了!”
“什麼浮橋被焚燬了?這怎麼可能?敵軍是怎麼辦到的?”李存勖大吃一驚,神色也有些慌張起來。
浮橋的重要性沒有誰比李存勖更加清楚,河南數萬大軍都是依靠這座浮橋來保持聯絡,並且隨時支援。
若是浮橋被敵軍焚燬,他不敢想象接下來將會發生什麼。
“大王,就在不久前,敵軍以小船載著士兵對我軍浮橋發起進攻,我軍將士在浮橋上用弓箭進行還擊。本來一切都好好的,但後來敵軍的小船上突然噴出長長的火焰,一下子將浮橋給點燃了,我軍死傷慘重,而且浮橋也被完全毀掉了。”焦彥賓哭喪著臉道。
“噴射火焰?這是什麼東西?難道是鬼怪不成?還有,浮橋就在水面上,既然被點著,為何不取水救火?”李存勖勉強鎮定下來,問道。
這時,站在一旁,神色同樣慌張的李紹榮道:“大王,我軍當然取水救火了,但越是用水去澆,那火卻燃燒得越是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