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跣�頤μ尤肓祟衣鉤牽�咧�誒藎�鍆諍竟擔�崾夭懷觥�

章邯眼瞅著高高的城牆無法翻越,自己的軍隊遠道而來,而且糧草供給路線太長,實在經不起拖延和折騰。於是下令讓大將王離、涉間重兵包圍鉅鹿城,剩下的軍隊駐紮在鉅鹿南邊,築起兩邊有牆的甬道給他們輸送糧草。

趙國大將軍陳餘沒有跟隨趙王歇和好哥們張耳退入鉅鹿城,他看到章邯的部隊駐紮在鉅鹿的南邊,於是自己率領了常山數萬名士卒駐紮在鉅鹿北邊,時時觀察對岸的動靜。鉅鹿城內糧盡兵少,國相兼摯友的張耳好幾次派使者請陳餘趕快進兵,否則國體就要玩完了,可是陳餘他們自忖兵少,已沒有膽量和能力再與章邯交戰,因此只能虎視眈眈地盯著對面的秦軍,不敢再輕舉妄動了。這隊人馬就是後世稱之的所謂的河北軍了。

令人十分可惜的是,陳餘和張耳這對當時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刎頸之交、貼心兄弟也正是因為此次陳餘沒有出手,從而反目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鉅鹿解圍後,陳餘的兵權被張耳收回,自己僅帶了部下數百人出走。後來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大封諸侯,以陳餘未隨自己入關為由,僅封了他貧瘠的南皮地區三個小縣,而封張耳為常山王。陳餘不服,就聯合了齊王田榮等人打敗張耳,張耳被迫投奔劉邦。在楚漢相爭第二年(前203年),漢王劉邦派張耳*趙國,張耳斬陳餘於水上,他們之間的恩怨至此才畫上休止符。可憐一對曾經讓人無比稱羨的雙劍合璧威力無敵的好兄弟,就這樣因為這次陳餘的沒有出手相救,從而改變和註定了彼此的命運,這也許就是天數使然吧,而張耳後來還和劉邦結成了兒女親家,他的兒子張敖娶的就是劉邦與呂后所生的女兒魯元公主。

楚國部隊在定陶慘敗,項梁以身殉國後,懷王心裡害怕,從盱臺前往彭城,合併項羽、呂臣的軍隊親自統率,又任命呂臣為司徒,呂臣的父親呂青為令尹。任命沛公劉邦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統率碭郡的軍隊。

趙國遭受重創,國家岌岌可危,國相張耳在萬般無奈之下,向趙王歇提議讓楚國來拯救他們的靈魂家園,於是出使楚國的使者九死一生衝出重圍,奔向楚國求救。

楚懷王熊心一刻不敢怠慢,立即召集眾將軍、眾參謀到廷堂商議,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他一語地爭論不休,會議一直從凌晨開到下午,最後終於達成一致意見,懷王宣佈決定,將楚軍兵分兩路,義不容辭去增援趙國。

先前,宋義在半路上遇見的那位齊國使者------高陵君顯,此時正在楚軍營中,他聽說眾將都在彭城懷王府商議要事,再一打聽是關於去增援趙國的事情,就立馬去求見楚王說:“宋義曾猜定武信君項梁的軍隊必定失敗,沒過幾天,就果然戰敗了。在軍隊沒有打仗的時候,就能事先看出失敗的徵兆,這可以稱得上是懂得用兵了--------”

楚懷王心裡很明白高陵君說這話的意思,於是連夜召見宋義,跟他聊一些軍中大事,宋義分析事情來頭頭是道,他們兩人越聊越投機,懷王不禁非常欣賞他,因而次日在朝堂上宣佈,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稱魯公,任次將,范增任末將,他們這一路人馬北上,直接去援救趙國;另一路則由劉邦率領西進關中,牽制秦軍,迂迴策應北路援軍。

因為當時關中的秦軍還很強大,地勢又很險要,地形複雜多變,將領們誰都不願意冒險西進和秦軍決戰,只有劉邦表示願意,懷王很感動,就把這個艱鉅的任務交給了劉邦,也許這也是天意,反而間接成就了劉邦“推翻秦王朝”、“約法三章”、“鴻門會宴”等一系列精彩輝煌而且驚心動魄的歷史業績,此為後話,暫不提。

項羽為了給叔叔項梁報仇,極力要求和劉邦一起西進關中,直搗秦皇巢,但遭到朝堂上人們的一致反對,大家覺得項羽做事比劉邦要殘忍得多,而且又年輕沒有經驗不穩重,劉邦則是個長者,寬厚仁慈,威望較高,所以,最後決定只讓劉邦一人領兵西進關中。其他各路將領還都隸屬於宋義,宋義自己則號稱卿子冠軍。

宋義的部隊從彭城進發,抵達安陽時,停留了四十六天不向前進。項羽急於報仇,現在又無法單獨前去應戰,心裡越來越忍受不了這種拖延。

自我膨脹的項羽去找宋義理論:“我聽說秦軍把趙王包圍在鉅鹿城內,我們應該趕快率兵渡過黃河,我們的軍隊從外面攻打,趙軍在裡面接應,打垮秦軍絕對是毫無疑問的!!”

宋義用俯視的眼神望著年紀輕輕的項羽,傲然地說:“我認為並非如此!!能叮咬大牛的牛虻卻損傷不了小小的蟣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