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高呼道:「劉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樹生微微點頭,示意眾人起身說話,原來劉樹生在出兵之前就已經將擔任細作的人選挑好了,只要時機成熟就可以派他們趕往潼關。
夏侯無極見劉樹生行動如此之快,心中頗感欣慰,在夏侯無極看來,只有劉樹生這樣的君主才是真正的明君,懂得事情有輕重緩急之分,所以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你們可以趕去潼關了,能否為本王解憂,就要看你們的本事了!各位一路上多加小心,隨身兵器能不帶則不要帶,最好是以流民的身份進入潼關城!」劉樹生說完便對眾人擺手,示意眾人可以退下並自行安排進入潼關的事宜,只留下夏侯無極而已。
此時劉樹生對潼關之戰另有打算,先前規劃的計謀如今看來,已經不合乎戰爭形勢發展的需要,所以劉樹生才會將夏侯無極留在身邊,他想與夏侯無極重新商議一番以便做出新的決定。
夏侯無極說道:「看來主公對潼關之戰另有安排,無極心中也有一計,不如主公先行道來,無極稍做補充即可。」
劉樹生聞言不禁真有些哭笑不得,他覺得自己的心思似乎都在夏侯無極的掌握之中,彷佛無論他在想什麼都逃不過夏侯無極的眼睛,這個認知令劉樹生有一種很不自在的感覺,畢竟先前一切事務都由他一人掌管,從來沒有人可以提前猜出他的心思。
劉樹生說道:「先生,依樹生拙見,現在的形勢已經不容我軍按先前的計畫行事,潼關守將必然會得知我軍一向以速戰速決取勝,我軍若依然按照之前的計畫行事,敵將必然起疑,依我看,不如由我親率兩萬騎兵直接攻取潼關!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打得潼關守軍措手不及,還可以減少我軍的耗損率,同時加快我軍向都城進軍的速度,畢竟人數越多,行軍速度
就越慢。」
夏侯無極微微點頭,因為他正有此意,只不過他沒想到劉樹生竟然要親征潼關,雖然夏侯無極不通武學,但是光從劉樹生的氣勢就看得出來,劉樹生必然是一個武林高手,即便是人狼都不是劉樹生的對手,因此夏侯無極並未反對劉樹生親征的提議。
夏侯無極對其中一點有異議,他說道:「劉王,您只帶兩萬騎兵有點過於單薄,潼關城不比其他幾座關城,那裡是通往古唐都城的命脈所在,守軍雖然只有三萬,卻是騎、步俱全,而且血狼妖族的戰力不容小覷,所以在兵力上絕對不可以屈居下風,依無極之見,您於五日後親率四萬鐵騎前去,不日便可攻下潼關,徑陽關與潼關之間不過百里路程,不必準備糧
草,士兵沒有糧草供給必然全力死戰,這樣才能使我軍的戰力與血狼妖族相抗衡,避免過多傷亡。」
劉樹生經過再三思量,仍然決定按自己的想法,帶著兩萬騎兵在潼關城下與人狼儘快決戰,雖然夏侯無極的提議沒有錯,己方兵力太少會對自己造成不利的局面,不過劉樹生依然堅持自己的想法有獨到的見解。
劉樹生說道:「先生,恐怕這回樹生不能按先生的計策行事,我軍新勝,氣勢自然在潼關守軍之上,如果由我帶領四萬大軍向人狼叫陣,人狼肯定閉門不出,不肯與我決戰;如果我只有兩萬騎兵,人狼見我方兵少,必然會想將我方兩萬大軍消滅在潼關城下,或是生擒樹生以立天功,這樣一來,他自然會出城與我決戰。」
劉樹生略微沉吟,又繼續說道:「實不相瞞,先生可知我方有多少軍糧?實際上不足三個月之用,如果不能儘快拿下潼關,由潼關得到補充,我軍根本無力進入都城,我計程車兵會因為沒有軍糧而叛逃!樹生不才,一向認為軍糧等軍需物資是要從敵人那裡補充,如果單憑南疆境內的百姓供給,只怕要不了多久,南疆境內的百姓就拿不出一粒米,而南疆也會因這
一戰而變成內外皆空的貧窮之地,到時候任何一股力量都可以將我方消滅。」
夏侯無極聽罷,不由得對劉樹生暗生敬佩之心,雖然劉樹生髮兵北上,心中卻一直想著南疆的百姓,即使劉樹生這麼做不過是為了儲存自己之需,卻也算是相當難能可貴。
劉樹生一臉義正辭嚴,使得夏侯無極無法再堅持己見,只好同意劉樹生四日之後以兩萬騎兵奪取潼關的計畫。
劉樹生一夜之間攻取蕭關之事,果然如劉樹生和夏侯無極所預想的一樣,訊息不脛而走,而且劉樹生的種種便民政策,讓南疆大軍深得民心,威虎關、徑陽關乃至潼關的守將都被這個訊息震驚了。
這幾大關城的守將向來鄙視南疆大軍,畢竟在他們心中,南疆永遠不可能成為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