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9部分

上將軍桓常遇刺,整個商丘城都震動了,宋公更是勃然大怒,派遣大量差役調查指使刺客之人。

不僅如此,街道上面也屢有全副武裝的甲士走過,每人臉上都帶著肅然之色。

桓府,桓常仔細看著手中書信,忽然發出了深深的感嘆。

在其面前有兩封書信,其中一封落款人乃是方離,另外一封的落款人卻是韓少雲。

自從桓常決心在宋國為官以後,就想起了才華橫溢的姬伯、方離、韓少雲三人。

這三人先後入秦,由於相隔距離太遠,桓常也沒有得到三人訊息。

抱著試試的心態,桓常還是寫了幾封書信,透過官方渠道將其送往秦國,希望能夠與三人取得聯絡。

桓常心中還有小小的期待,那就是如果三人在秦國沒有受到重用,就邀請他們前來宋國為官。

曾經,桓常不能給三人承諾,可是以桓常如今的權勢,還有在宋公心目中的地位,完全能夠給三人非常光明的前途。

桓常有足夠自信,只要三人願意一同前來宋國幫助自己變法,又有宋公的鼎力支援,那麼宋國早晚都能恢復襄公時期的強盛。

等待幾個月,桓常終於得到了回信,信中內容卻讓他喜憂參半。

姬伯與方離入秦以後,憑藉自身才華,很快就得到秦王器重。

秦王乃雄才大略之人,胸懷寬廣、善於用人,而且迫切想要壯大秦國,遇到二人以後,與兩人不眠不休交談五天五夜,然後就開始破格提拔兩人。

就在一年半以前,秦王已經與兩人商定變法事宜,力排眾議封姬伯為左庶長,執掌內政,主持秦國變法事宜。

方離也得到了秦王器重,封其為上卿,負責出謀劃策,並且主持秦國外交。

在此期間,秦國屢次與西域諸國爆發戰爭,韓少雲入秦以後加入軍隊,很快就嶄露頭角、加官進爵,成為軍中重要將領。

秦王以韓少云為將,先後數次以少勝多擊敗西域諸國。

不僅如此,方離更是帶著金銀、美女,以自己三寸不爛之舌,遊走於西域諸國之間,挑起西域諸國之間的矛盾。

就在西域諸國相互交惡的時候,方離勸說秦王給臨近的兩個國家割讓領土,然後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秦人剛烈,以往哪怕戰亂不休,仍舊不會割讓一城一池。

秦國眾卿聽到方離建議以後,都是勃然大怒,紛紛上書彈劾方離。

可是方離據理力爭,謂秦王曰:西域諸國之所以與我秦國征戰不休,乃是因為忌憚我秦人驍勇,這才想要滅我秦國。

只要秦國向西域諸國假意屈服,對方肯定以為秦人脊樑已彎,從此失去了骨子中的血氣,再也不足為患,再加上西域諸國之間矛盾越來越激烈,我們只需要象徵性割讓些許領地,就能和西域諸國簽訂和平條約。

沒有了秦人的後顧之憂,再以我三寸不爛之舌,定能挑動西域諸國之間的的戰爭,令西域諸國再也無暇東顧。

秦國如今所缺乏的,乃是安定的發展空間與時間,只要新法可以徹底推廣出去,十年以後,秦國必定無人能夠小視!

方離的話打動了姬伯,也打動了秦王,這才有了秦國割地求和的事情。

果然不出方離所料,本來十分忌憚的秦人的西域諸國,見秦人主動割地求和,而且擺出卑躬屈膝的架勢以後,當即欣然與秦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當然,條約能夠這麼快就簽訂,與韓少雲屢次擊敗西域諸國,以及方離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在西域諸國挑撥離間脫不開干係。

無論如何,秦國暫時低頭獲取到了足夠的發展時間,從此可以安心變法。

其後,方離再次遊走西域諸國之間,開始煽風點火、挑撥離間,與秦國簽訂和平條約的西域諸國之間,終於爆發了戰爭。

短期之內,西域諸國再也無力東進。

“秦王有姬伯兄主持變法,有方離兄出謀劃策、負責外交,又有韓兄領兵征討四方,再輔以秦人彪悍不畏死的個性,假以時日,秦國豈能不強盛?”

此時,桓常忽然有些後悔,不知道自己支援方離、韓少雲入秦,究竟是好是壞。

“既然三位兄長都有了好的歸宿,而且能夠靜心施展自身才能,我也應該為他們感到高興才對。”

收斂自己情緒,桓常又想起了暗影送來的訊息,知道齊國、趙國、韓國、楚國、魏國都在變法,當即感受到了濃濃的緊迫感。

“此乃大爭之世,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