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為了不被當成神經病,我當然沒有說出真正的原因。很多時候我需要這樣,從教訓中得到的經驗總是令人影響深刻。

其實我對韋林說出的理由再正常不過。整個上海的媒體圈我還沒聽說過有第二個姓那的,更不用說那個不知從那裡冒出來的“那多”的工作情況竟然和我如此相似,而登在〈萌芽〉上的小說裡,雖然沒有明說“那多”的工作單位就是晨星報,但字裡行間卻與晨星報有著諸多相似。這麼多的疑點,我完全有理由懷疑,這是一個認識我得人冒用了我的名字,著對我的工作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困擾”。

竟然會是這樣。”韋林有些驚訝:“想想也真是,如果和你這麼象,名字又一樣,任何認識你的朋友看到這樣的小說,一定會確信是你寫的好在這幾篇都是科幻小說,要是紀實性的對你的影響就大了。”

“就算是科幻也很麻煩啊,象我們這樣的職業,寫文章追求的是事實的精確無誤,要是報社領導看見這些署名‘那多’的奇奇怪怪的小說,不知會有什麼想法呢,能告訴我這個‘那多’的聯絡方式嗎,我想和他談談。“

韋林雙手一攤:“到現在我們都沒和他聯絡上。”

這並不是個令我特別驚訝的答案,但我相信一定可以叢韋林這裡獲得一些關鍵的資訊。

“大概在2001年的三月份,我收到了著三分來稿,當時看下來,覺得可讀性非常強,就陸續用了,但來稿裡沒附地址,我以為是作者忘了,但六月份登了第一篇以後,以為作者會主動和雜誌社聯絡,結果沒有。第二篇登了也沒來聯絡。後來我們在自己雜誌的網站上發宣告尋找作者,發第三篇的時候也附了希望作者主動和雜誌社聯絡的編輯附語,結果到現在還是一點訊息都沒有……”

“三篇?你是說《萌芽》上登過三篇小說,我以為只有兩篇,第三篇是什麼時候登的?”我想要的資訊開始出現了。

“去年最後一期,叫《那多手記之烏蓬船》。”韋林回答。

我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低階錯誤,為什麼《萌芽》雜誌登小說的順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