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了一份特殊檔案,收錄了自蘇浩離開以後,地球上發生過的各種事件。這些資料的數量是如此之多,涉及範圍與科技層面是如此之廣。由於脫離地球太久,科技斷層很難在短時間內進行彌合,蘇浩足足花了近半年時間,才熟悉了全部檔案。
資料末尾的時間,正是楊璐璐出使日本的那個時候。至於代表團與日本方面達成的最後結果,蘇浩自然不得而知。
他第一次對“回家”這個概念充滿了信心。夜影的“探索一號”目前正在航程中,比這速度更快的新型航艦已經從地球出發,能夠在預期時間追上舊式的“探索一號”。兩艘飛船會進行技術合併,以及增速等一系列相關工作。就算是從地球至紅龍星球之間的距離長達七萬億光年,也總有到達的時候。何況,王啟年仍然在地球上孜孜不倦研發更快、更新的飛船。如果傳說中的超遠距離跳躍技術真的投入使用,連線兩地之間的距離,就再也不是問題。
亞特蘭蒂斯人早就有了類似的技術。海底金字塔就是最好的證明。很遺憾,科學院一直無法解密,也無法參破那種神秘的傳送門。
莫離扎卡要塞會議室的風格很是粗獷,這裡保持著一百多年前初建時候的風貌,牆壁全部是大塊岩石砌成,穹頂上偶爾裸露出金屬支架,唯一的裝飾只是幾幅水墨畫。儘管裝飾與基本格局毫不相配,卻有一種令人能夠安靜下來獨坐沉思的特殊魔力。
“基礎的計劃方針仍然還是發展科技。沒有掌握絕對技術力量優勢以前,我們不能進行任何冒險。”
參加會議的人除了童延峰和秦無衣,就只有包括陳靜在內三名剛剛從地球傳送過來的“工蜂”。地球發展一個多世紀的技術積累,對蘇浩來說簡直就是從天而降的最佳禮品。
童延峰手裡攥著一份檔案。那是從陳靜電腦裡複製出來的技術名目總本,列席會議的每個人都有一份。除了這個,還有一些涉及領域相對獨立的特殊技術,也被列印成一個個帶有醒目“絕密”字樣的小冊子,在人們手邊不斷傳動。
“我有一種預感,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
蘇浩隨手點開控制器,會議桌上立刻出現了三角形立面圖的投影。他慢慢撥弄著桌面上的鍵盤,使投影影象隨著自己的要求緩緩轉動。目光掃過圖面上那一片密密麻麻的銀色光點,語調也變得沉重而感慨:“現在基本上可以確定,每一個座標,都代表一顆星球。紅龍星球與地球就是最好的例證。也許有例外存在,但我可以肯定,這些座標都可以透過金字塔進行傳送。地球上有,這裡也有。”
“我們一直沒辦法弄明白如何找到回去的路。”
秦無衣單手握住面頰,短硬的胡茬把手心摩挲出一片“沙沙”聲。他的眉頭緊皺著:“遠距離傳送涉及到的技術要點實在太多了。即便是地球方面,現在仍然無法解決這一難題。王院長派出星際艦隊的做法,其實是另外建立了一條聯絡道路。只是需要花費的時間太多了,真的太多了。”
蘇浩沉默著,緩緩點了點頭。
七萬億光年,整整七萬億光年。如此遙遠的距離根本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就有這麼一批人不畏艱險,寧願在黑暗無盡頭的宇宙中消耗著歲月,從幼年時代直至白髮蒼蒼。王啟年和夜影拒絕服用藥劑成為“工蜂”,並不能因此認為他們愚蠢。總有一些人需要堅持自己的信仰,總有一些人需要保持無時無刻的清醒。沒錯,王啟年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但這並不是他願意成為自己附庸的前提。老胖子身上有種自古以來文人的冷傲與風骨,他們能夠包容一切,也有著最特立獨行的思維。他寧願自己在機械與生物合成技術方面鑽研到極點,也不願意依靠注射得到永恒生命。他的妻子,他的後代,可能連續十幾代甚至幾十代人都必須在太空船裡渡過。
有人後悔嗎?
肯定有。
但不管怎麼樣,他們終究是“探索一號”的繼任者。
能夠直接從海底金字塔通道傳送,卻偏偏要使用傳統的飛船。這在局外人看來真的很愚蠢。但蘇浩知道,王啟年的目的絕對不是與自己取得聯絡這麼簡單。不誇張地說,他和老宋現在已經是地球上不折不扣的人類領袖。與他們相比,高立權最多隻能算是半個。生物戰爭已經在亞歐大陸終結,以其它陸地作為變異生物養殖場,未嘗不是持續獲取晶石銀骨的好辦法。技術研究不僅僅只是為了探索未知,更多的,還是一種對人類未來的責任。
誰能保證類似的危機不會再次降臨?
在人類以往的歷史上,滅種滅族的災難曾經多次出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