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0章 蠢蠢欲動

謀聖的他,智慧和眼光都不必懷疑,所以他不可能看不出韓國的積弊,不可能不知道,韓國就算不被秦滅掉,也可能被別人滅掉。

就像同樣身為韓國人,甚至還是王子的韓非子,在韓國滅亡之後其實也是打算效力於秦的,奈何他跟李斯不和,最終才會被下獄處死。

畢竟在韓國滅亡之後,所有人都是秦國的子民了。只要張良願意,他可以在大秦做官,而且可以做得很好。如果他不願意做官,也可以隱居鄉野,著書立說,悠然一世。

但他選擇了最艱難的那條路,刺秦,反秦,為韓國復仇。

這是一種近乎迂腐的執念,但是……荷華個人卻更加欣賞,乃至偏愛這種執念。在“愛國”這兩個字面前,別的任何理由和藉口,都顯得那麼的蒼白無力。

上輩子張良命好,正趕上了胡亥□□,官逼民反的時候,然後順利的輔佐他的恩主劉邦登上了帝位,也算是徹底推翻秦朝,為韓國報仇了。

但是這輩子,荷華不會給他這樣的機會。但是與此同時,她又覺得,張良滿身才華,一腔抱負,如果就這麼抹去了,太過可惜。

所以她是有心要幫扶蘇把這個人納入麾下的。奈何張良這樣的態度,卻是有些油鹽不進,讓他無從下手。

不過荷華還是不打算放棄,她繼續耐心的勸說,“以張先生的智慧,想必也很清楚,就算不亡於秦,恐怕也很難存續,遲早都會走上這條路的。何況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自然之道,無法反抗。既然老天讓大秦一統中國,自有其道理,若是張先生你能放下成見,便會知道,統*,一文字,結束分裂內亂,才能讓天下大治,百姓安居樂業。”

要讓張良不再仇恨大秦,就要把韓國滅亡的責任推給別人。“自然之道”就這麼背了黑鍋。

張良聞言,神情一怔。他低聲唸叨著“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一句陷入沉思,連周圍有其他人都顧不得了。

荷華心中得意,這可是《三國演義》中的經典名句,不知道集合了多少古人的智慧才凝結出來的大智慧,也難怪張良這樣聰慧的人,聽了之後,立刻陷入糾結之中。也許等他想清楚之後,扶蘇身邊就能夠多一個謀士了。

話說太子詹事已經由吳選擔任,是因為他跟在扶蘇身邊的時間最長。不過還有一個太子詹事的副手,太子詹事丞的職位空著呢。

剛才荷華說的這一番話沒有避著人,這裡都是聰明人,很快就明白了她的目的。

扶蘇微微挑眉,看向荷華,“你對他這樣看好?”

荷華眨了眨眼,總覺得扶蘇這個問題似乎還有其他的深意。她想了想,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細細解釋道,“張良的能耐公子應該多少也知道些吧。若是能為公子所用,不知要節省多少心力。再說現在公子身邊的人,畢竟還是太少了。”所以多多益善嘛。

項羽也道,“雖然不知荷華姑娘為何如此看重這張良,不過太子殿下身邊的人,的確不多。”

目前已經被荷華挑出來的那些人,除了蕭何之外,沒有一個是留在扶蘇身邊的。都被他打發到了其他的地方去。但是在經過了今日之事後,項羽也覺得,他身邊的人太少了,不太保險。尤其是在武力這一方面,如果今日自己不在,那就危險了。

而這個張良,既然能夠安排出這樣的刺殺來,險些成功,足見是個人才。雖然他本人沒什麼武力,但是如果把人員安排交給他,應該無憂。

只是這個人能否勸降,還是未知之數,所以他也沒有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扶蘇見狀,不由笑道,“看來你們都十分看好他,既然如此,我就再給他一個機會。”

說話間張良已經回過神來,看向荷華的神情又是一變。如果說以前是因為荷華是扶蘇的女人,所以得他高看一眼,那現在就是將荷華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而不是誰的附庸。

“難怪太子殿下這樣看重姑娘,連來北疆都要帶上你,在下佩服。”張良嘆道。

荷華囧。她能說來北疆這事兒是她自己偷偷來的,為此還捱了扶蘇幾頓罵咩?這真是個美麗的誤會,她還是不要解釋了,就讓別人這麼以為吧!

扶蘇聞言,看了項羽一眼,項羽便親自走過去,將張良身上的繩索解了下來。然後扶蘇才道,“其實以先生大才,天下何處皆可去得,若非必要,我也不想與先生為敵。只是不知道是否有幸,能得先生幫助教誨?”

這算是將姿態擺得極低了。也是看在荷華的面子上,不然扶蘇就算高看張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