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姑娘,葉小弟,辛苦了。”
葉夕連道不敢,葉瑤華笑道,“宋公子平安歸來,我與弟弟便放心了。”
宋青書笑了笑,葉瑤華又道,“宋公子,阿弟自幼體弱,您若是練兵能不能把他帶上?我只盼著他能身體強健幾分就好。”
舉手之勞而已,宋青書一笑便答應了。
天光蒙在白茫茫的霧後,令白日裡看來有幾分灰白。
這幾日天氣悶悶的,總是無風,這令華源縣城裡的血氣總也散不去。
葉夕搓著手走進華源縣衙門後園,看見一人迎風舞劍。劍影翻飛,人影翩躚。
葉夕在旁邊站了一會兒,心中好生佩服。這位宋少俠比自己也沒大了幾歲,可是才能自己卻是比不上的。
半個月前,宋青書方率人奪了華源縣。
葉夕也不知宋青書是怎麼教的,原本只是幾百村民,佔領華源縣竟然沒損失太多。
而後,宋青書又貼出告示,打出旗幟,嚴肅紀律,在華源縣四方招兵買馬。
不過半個月,原本樟木村那些村民便越發的服服帖帖,往日那些貪婪都不敢再拿出來。
有那些不怕死的,盡數被宋青書斬了祭旗。
再加上又有不少新近來投奔的人,更不怕原本樟木村那些村民另有什麼不好的盤算了。
宋青書收了劍,將長劍入鞘,葉夕笑著招呼,“宋大哥。”
宋青書笑道,“葉小弟。”
葉夕笑道,“宋大哥,派出去的探子已有回來的。宋大哥那一仗打的乾淨利落,似乎元兵駐軍還沒察覺。”
宋青書輕輕的嗯了一聲,“還是要小心些,華源縣雖然偏僻,但也要提防元兵再來搶奪。”
宋青書又道,“徐壽輝在北面勢大,倒顯得咱們不引人注意。這也是好事。只是以後……”
宋青書說到此處,不免有些沉吟。
葉夕卻神色一正,深施一禮,道,“葉夕雖然年幼,卻有句話不吐不快。”
宋青書見狀,伸手相扶,道,“葉小弟請說。”
“大哥的才能,葉夕十分佩服。”
葉夕沉聲道,“敢問大哥志向如何?夕近日旁觀,似乎大哥並無推翻元庭建功立業之心,可夕又十分不解,大哥為何既然沒有造反之心,又為什麼參與造反之事而要打下華源縣呢?”
宋青書靜默半晌,緩緩露出一抹苦笑。
宋青書是自知自事,他從小到大,最大的志向就是當上武當掌門,覺得自己最該做的事就是行俠仗義。
可是,而今武當掌門真的只能是願望了,行俠仗義倒是能做,可近幾年來所見,他孤身一人能做的較之這個世道真是杯水車薪。
當樟木村的村長找上來的時候,他是應下了。但卻不似葉夕想的,那樣輕易應下來。
那日他半夜入了華源縣,為的就是查探這一縣百姓生活如何,可一眼見到縣內百姓都是困苦難捱。
所以,他才留下來練兵之後,乾脆的打下華源縣,想讓這縣裡的人別在苦熬著日子。
否則,他所想的也就是練兵而已,至於練成什麼樣還不是由自己說了算。反正他現在是無處可去的人。
葉夕而今問到他的志向,便是宋青書也沒什麼好說,只覺得心裡頭空落落說不出的難過。
過了好半晌,宋青書才嘆氣道,“我所想的,便也只是百姓能安居樂業——或者說,只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好好的活下去。”
“葉小弟,我有時也在想,我們漢人恨蒙古人,是為了什麼?是國仇麼?可是以前前朝末年皇帝對百姓也說不上好。”
宋青書緩緩道,“我見過有的蒙古人,對待他治下的漢人很不錯,能讓那些漢人安穩生活。在他們治下,那些漢人百姓少有仇恨,還有許多蒙漢混居通婚。”
“我還見過有許多漢人官員,助紂為虐,他們身為漢人,對待漢人百姓卻更加苛刻,想必前朝那些貪官汙吏就是這樣了。蒙古人有好人惡人,漢人也有好人惡人。”
“我思來想去,只覺得我們這樣仇恨蒙古人,是因為他們大多數不讓我們好好的活下去。雖然他們做的與有些漢人做的是同樣的事情,然而因為他們是外族,所以我們就更恨他們。”
宋青書擰著眉頭,嘆氣道,“如果他們讓我們好好的活下去,還會有造反麼?可他們又為什麼不讓我們好好的活下去呢?我想來想去,卻總是想不明白。”
葉夕整個人都愣住了,宋青書說的這些以往他想都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