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
幾個傳說,前兩者還有跡可循,後者,只有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裡才能窺得一些蛛絲馬跡。不過讀了之後,我覺得有那麼一些根據,因為其所言的東西,我聽來不像是當時的人能杜撰出來的。
聊齋志異中的曹操墓穴,原文《曹操冢》如下:
許城外有河水洶湧,近崖深黯。盛夏時,有人入浴,忽然若被刀斧,屍斷浮出;後一人亦如之。轉相驚怪。邑宰聞之,譴多人閘斷上流,竭其水。見崖下有深洞,中置轉輪,輪上排利刃如霜。去輪攻入,中有小碑,字皆漢篆。細視之,則曹孟德墓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寶盡取之。
異史氏曰:“後賢詩云:‘盡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葬君屍。’寧知竟在七十二冢之外乎?奸哉瞞也!然千餘年而朽骨不保,變詐亦復何益?嗚呼,瞞之智正瞞之愚也!”
翻譯過來的內容,很有傳奇性,大概是有人河水懸崖邊游泳,突然水中的人好像被刀砍了一樣,斷成兩段,屍體浮出水面,後面又有人這樣,他們感覺河底有蹊蹺,就斷流檢視,看到河邊的懸崖,淹沒水下的部分原來有一個深洞,洞口有一個插滿刀的轉輪,裡面是曹操墓云云。
我見過很多的古墓中的奇異機關,知道這樣的機關對於古人來說完全不難,難的是讓轉輪旋轉的動力,這恐怕就是這個古墓會建在水底的原因,要實現一些能長時間使用的機關,那麼必須要有源源不斷千年的動力,河流為之一,而汪藏海想的更遠,他使用了海底的海流和潮汐。
不過,這個傳說也有破綻,我就很懷疑,是什麼使得千年的刀刃鋒利如初,水底的環境十分不適合金屬儲存,除非,這些部件都是黃金的。這卻也不是不可能。
另一個破綻是,顯然把古墓的口子透過某些手段封閉起來,要比裝置一個機關合理的多,試想如果當時入浴的人沒事,那麼這個古墓也就不會被發現,反而你做一個轉輪,總有偶然傷人的一天,到時必然有人會潛下去看個究竟,能製作這種機關的能工巧匠應該能想到這一點,為什麼還會犯這種錯誤。
我看恐怕其中另有隱情,中原發展是以水土流失為代價,曹操時代的清潩河應該水量更大,古墓應該是在水下很深的位置,到了蒲松齡的時代,水位下降的很多,才使得河底的古墓的得以能以人力潛入'npfans注:原文如此',這些浮屍恐怕是當時探墓的同行,被機關所暗算,又或起了殺人奪財的心,最後才使得古墓暴露。
說實話,這個資料給了我很多的啟發,我一直在想汪藏海的海底墓穴是怎麼建造的,因為在有水的環境下,在當時的人力物力下,除了沉船墓,其他方式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這個資料讓我靈機一動。
是否有這樣一種可能,汪藏海是否是在海底區域內築壩,形成一個環島,接著排出海水,做成一個大概的旱地,在其中挖一個巨大的坑,然後放水駛入墓船,再次抽出海水,使得墓船隨著水位的降低,緩緩沉入坑中,最後毀壩使得海水回灌。
從平面圖看,這個海底墓穴的結構非常複雜,如果不是這種方式,那麼它沉入海底的過程必須精確到使用微積分來計算,這恐怕有點不可能了。我想,既然古人可以截停一條河,為何不能在海底修起環島呢?
回去查了查課本發現,這有一個問題,就是古人無法來處理滲水的問題,海底的海沙透水太好,建造這種水壩使用的人力物力要比沉船還要多好幾倍,我請教我以前的老教授,他仔細想了一下,說關鍵應該在那些巨大的石錨上,石錨分佈在四周寬廣海域裡,肯定是在做現在斜拉鎖一樣的結構,在整個船沉入海底的過程中,無數的石錨起到了調節平衡的作用。
010 樓船想象圖 (附樓船插圖)
後來和胖子討論了一些關於樓船的結構。這個樓船真的是非常的巨大,我們畫了好些草圖,都感覺在整體構造上會有問題。這麼大的一艘船,要航行起來實在是不太可能。所以,我們感覺這艘船作為一個巨大的墳墓的作用反倒比作為一艘船要重要得多。
如此巨大的木船,本身最大的問題是龍骨,世界上沒有那麼大的樹木可以做其龍骨,那麼它的龍骨必須是有木料切割而成的,那麼,此結構就非常的耐人尋味。這艘船是否有如此的巨大,還是比這個稍微小一點,還是完全不是這個形狀,需要海底聲納來探測。
我問了幾個船舶工程師,他們都覺得我說得太誇張了,不過有一個人告訴我,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因為這可能只是外觀看上去是一艘船,其實是好幾艘船拼接起來,而因為這船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