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部分

密則無態”(龔自珍《病梅館記》)。故宋代詩人林逋“疏影橫斜水清淺”(《山園小梅》)被當作詠梅名句,播於人口。辛棄疾《念奴嬌·題梅》亦以“疏疏淡淡”開篇。此處,別用天高月淡,浮雲掩映來映襯花之疏;又用“數枝雪”來形容花之淡。“只應花似雪,不悟有香來”(蘇子卿《詠梅》)。“雪”,既指梅花的色澤晶瑩潔白,又指梅花的帶雪而開。“數枝雪”強調了雪與梅的疑似,包含了豐富的意蘊。這種清疏淡雅之美,含蓄蘊藉,故貫以脈脈,梅與人開始融而為一。

下片用“勝絕”總上,又用愁亦絕”啟下。這裡有一大段情的省略,只用“此情共誰說”帶過。是何愁?梅愁,抑或人愁?梅之疏淡高雅,含情脈脈,亦如已之清高無偶,幽懷獨抱。詠梅亦是自憐幽獨。自持清高是中國士人的普遍心態,但曲高則和寡,人的超塵絕俗,必然使自己陷於落寞、無人理解的境地。這裡就將自己的幽獨的抒發轉化為對他物──梅的吟詠,宣洩愁情,使心理上獲得平衡。

此外,中國古代士人還有以悲為美的審美傾向。所謂“看花濺淚,對月傷心”。傷感的體驗常常表現為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