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3部分

這是一幅淑女賞春圖,畫面豐富、生動,意則有所深折。圖中女子,背斜陽而倚樓欄,珠簾半卷,新妝乍露,縱目觀賞眼前一派春光。

佔據畫面中心的是一河春水。清碧高漲,拍提舐岸,岸柳垂絛,拂水掠波,又好象蘸著春瀾在寫、在畫。垂楊於水,本是主動去沾惹,詞人卻說是水浸潤柳枝,突出了水的活潑。第二句,讓人推想,岸邊除綠柳成行,還有紅紫芬芳,正是春深時候,落紅成陣,水面流芳泛彩,清香遠播。三四句,女主人公看到了更其富於生命的嬉戲:小小鴛鴦,追啄著水面的花瓣,咬弄著撫水的柳葉,成雙成對,追隨不捨。拍、蘸、流、弄、噆、隨,連下六動詞,都由女子注視、感受所串連。我們彷彿隨她一起聽到了春潮湧動,噬岸有聲,鴛鴦啄花啜柳喋喋呷呷;看到了水與柳與花,鴛鴦和花和柳,鴛鴦並鴛鴦之間親密的廝纏,渾然的生命依戀;看到了水的清碧,柳的翠綠,花的多彩,女子的淡雅衣裝,鴛鴦的明豔羽翼;還聞到了滿泛一河的花香。

這生動、繁富和美麗,明明合奏著春的歡樂,春的勃鬱生機,而賞春人卻黯然“腸斷。”

為著何來?

女主人公對春色是敏感的,對生命、青春是熱愛的,她把自己的容顏融匯進這春的雅麗之中了,她把自己的芳華交給了春的節奏。及時地換上新妝,顏色是新柳的嫩黃,那樣富於春的萌動氣息。“簾半卷”,反映出她略帶慵懶的一種拘約神態,一種淑女的矜持,守著樓臺,不近煩囂,不接塵淖。時候是斜陽照著樓欄。黃昏漸近。“背斜陽”,一個“背”字,見出她不欲人一窺明豔的自重,和內心有所鬱結的幽悄,直使人想起“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詞人的《一落索·春懷》雲:“別後暗寬金縷,倩誰傳語。一春不忍上高樓,為怕見、分攜處”,這裡半藏半匿的“倚欄”而看,也許同是登高怕見分攜處。“風流暗斷腸”,“風流”多解,一方面是詞人忍不住對他的人物的讚歎,對她明麗的顏色、雅潔的裝束、端莊的態度發出激賞。一方面卻又暗點,正是屬於“風流”的心事造成她下文情緒的原因。“腸斷”和“暗”,則是對她心境情緒的估摸和總述。

在這種估摸和總述下,上片那滿目春光的表相下面深潛的意念,都湧動起來。垂楊蘸水,絲絛千縷,“長安陌上無窮樹,惟有垂楊管別離”(劉禹錫),昔日折柳送人,如今人在何處,怎不讓伊目思懷?“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或者這絲絛已老的柳,竟讓伊怨懟於深閨獨守。往下,落花流水意的傳統蘊含,“水流花謝兩無情”的沉重嘆息,也許又勾動她生命花衰青春水逝的憐懼。詞人的《南柯子》雲:“曉綠千層出,春紅一半休。門前溪水泣花流”,一個“休”字,正是流水泣花內涵的清楚註腳,與此詞同讀,正見詞人賦予人物的生命憐懼意識的反覆出現。待到鴛鴦鳥出現於眼前,它們成雙作對,棒打不散,逐水弄花,自在而歡暢,詞中人更加難於禁持了。詞人《阮郎歸·春思》曰“貪憑雕檻看鴛鴦”;《一落索·春懷》曰“清曉鶯啼紅樹,又一雙飛去”,詞人讓詞中人一再關切成對的鴛鴦,雙飛的鶯燕。自然物尚兩性相守,陰陽偕合,人呢,形單影隻,索寞蘭閨,豈不讓人難以為情。“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這春光中最富生命的躍動,怎不使她騰起生命追求的熱切!於是,因而才有這一片明媚春陽下的“斷腸”和“暗”。

題為春景,實是春怨、春思、傷春。上片明麗輕快,恰是下片“簾半卷”的慵懶、“背斜陽”的幽悄、“暗斷腸”的傷情的緣由,不協調中正含著統一。(夏春豪)

行香子

題羅浮

葛長庚

滿洞苔錢,買斷風煙,笑花流落晴川。石樓高處,夜夜啼猿。看二更雲,三更月,四更天。細草如氈,獨枕空拳。與山麋、野鹿同眠。殘霞未散,淡霧沉綿。是晉時人,唐時洞,漢時仙。

這首詞,是道家葛長庚以詞的形式表現他在羅浮山洞天福地修煉的情況和體驗,為典型的道教文學。但它卻客觀地描述了羅浮山自然風光及作者回歸自然的靜謐心境,因之一般讀者當作一首優秀的寫景詞來接受,也未為不可。羅浮山,為廣東的名山,地跨博羅、河源、增城三縣。傳說它是羅山與浮山的合體,其浮山原為海中蓬萊島的一阜,唐堯時隨潮飄來與羅山合二為一。羅浮山縱橫廣袤五百里,有四百三十二峰、九百八十掛瀑、七十二石室,道教稱之曰第七洞天、第三十一泉源福地,山中有沖虛、白鶴、黃龍、九天、酥醪等道觀。晉代著名道學家郭璞曾在山中煉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