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半途而廢,留下的,是廢井一口。
孔子說:“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而覆一簣,進,吾
往也”(《論語·子罕》)進退成敗都在自己。 孔子最讚賞的,則是弟子顏淵的精
神:“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 其止也。”(同上)見其進而未見其止,當然也就
不會“為山九仞, 功虧一貫”,不會因為“掘井九何而不及泉”便停止了。
所以,孔子也罷,孟子也罷,都是反對半途而廢,激賞積極進取精神。這也算
是儒家先賢所著力推崇的一種風範吧,時至今日,也仍然對我們有激勵價值。
下一篇(君子不素餐)
盡心上
君子不素餐
【原文】
公孫丑曰:“《詩》曰:‘不素餐兮!’①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 孟子曰:
“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其子弟從之,則孝悌忠信。‘不素餐兮!
’孰大於是?”
【註釋】
①不素餐兮:引自《詩經·魏風·伐檀》。素餐,白吃飯。
【譯文】
公孫丑說:“《詩經》說:‘不白吃飯啊!’可君子不種莊稼也 吃飯,為什麼呢
?” 孟子說:“君子居住在一個國家,國君用他,就會安定富足, 尊貴榮耀;學生
們跟隨他,就會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忠誠而守信用。‘不白吃飯啊!’還有誰比他
的貢獻更大呢?”
【讀解】
還是孔子所說“君子謀道不謀食”(《論語·衛靈公》)和孟子自己所說“勞
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論於人”(《膝文公上》)的意思。
強調社會分工,強調腦力勞 批對社會的重要貢獻。
對我們今天來說,公孫丑所提的這類問題是不會有多少人提了。但倒回去二十
年,我們還時常可以聽到送公糧進城的公社社員罵街的聲音:“俺農民伯伯不種出來
,你們城裡人吃狗屎!”理直氣壯,字正腔圓。倒回去二十年如此,倒回去二千年呢
?想一想吧,我們也許就可以理解孔子、孟子為什麼要反覆講這個在今天看來是非常
簡單的道理了罷。
下一篇(士尚志)
盡心上
士尚志
【原文】
王子墊①問曰:“士何事?”
孟子曰:“尚志。”
曰:“何謂尚志?”
曰:“仁義而已矣。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居惡在?仁是也
;路惡在?義是也。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
【註釋】
①王子墊:齊王的兒子,名墊。
【譯文】
王子墊問道:“士做什麼事?”
孟子說:“使志行高尚。”
王子墊問:“使志行高尚指的是什麼?”
孟子說:“仁和義罷了。殺死一個無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 己的東西卻去佔
有,是不義。居住的地方在哪裡?仁便是;道路 在哪裡?義便是。居於仁而行於義
,大人的事便齊備了。”
【讀解】
所謂大人的事齊備了實際上是指大人的修養就夠了。這裡的“大人”指一般意
義上的君子,也就是士人。
“士尚志”,士人的修養就在於使自己的志行高尚。而高尚的標準就是“居仁
由義”。這一段其實並沒有什麼新的東西,還是孔、 孟所一貫呼籲的“仁義”二字
,還是強調士人作為一個特殊階層的修身精神。
不過,“士尚志”言簡意賅地概括了對士人的要求,給人的感覺,好像士人的
“專業”就是“尚志”而施行仁義,失去了這一點,士人也就不成其為士人了一樣。
由此影響到後世的讀書人一直把“尚志”作為自己的精神寄託,把“仁”、“義”作
為最基本 的道德品質。而“尚志”一詞,也成為儒學的一個重要概念,成為人們所
熟知的一個詞語,甚至為很多人的名字所採用。
下一篇(道德兩難怎麼辦)
盡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