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九淵給本次春闈大主考史箴的旨意是:閱卷完成之後,將取中士子的名單先送鳳鳴宮,由他審定之後再發榜。
二月二十八日這天,也就是二月的最後一天,史箴拿著會總完之後的會士名單進宮了。放榜的工作已經準備完畢,只要鳳九淵把會士名單審閱過了,即刻就會放榜了。也就是說,天黑之前,進京趕考的十四萬士子就能知道自己是中了,還是沒有中。
接過史箴呈上來的名單之後,鳳九淵並沒有立即看,而是名思菊將名單錄入影盤。就問史箴:“本次春闈一共錄取多少名士子?”
“回稟皇上,一共錄取士子三千一百零九十二名!”
這個數字與自己所統計的出入很大,差著五百八十四人之多。但鳳九淵沒有聲張出來,他也知道每次大考之後,大主考和副主考會將考生的考試情況作出相應的微調,保證錄取計程車子數字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之內。如果考得好的多,那錄取標準就相應地高了,如果整體考得都不好,那錄取標準就會低。縱觀歷屆春闈,最低的取中名額都不會少於三千,而按上次的標準來評審的話,錄取的人只有兩千六百多點。史箴他們根本總體情況進行微調性的錄取也是詠該當的,畢竟這也是朝廷委他們為主考官的職責所在。
“還不知三千兩百名?夠少的嘛!”
“是不多。畢竟此次參加春闈計程車子就不多!”
思菊將名單錄入影盤之後,遞還給了鳳九淵。鳳九淵展開一看,見列在最前面的就是會試前十名,分別標註清楚了他們的年齡、籍貫等資訊。按在第一名叫會元,會元縱然未必就會成為狀元,但能取在榜首,也是極大的榮耀了。鳳九淵指著第一名的‘歸緒倫’道:“這個歸緒倫可是前任吏部尚書歸夷仲家的人麼?我記得歸夷仲也是鳳陽道梁州人氏,對嗎?”
史箴道:“回皇上,歸緒倫和已致使吏部尚書歸夷仲雖都是梁州人氏,但卻是同宗不同族。臣查過資料了,歸緒倫家上溯六代才和歸夷仲家族沾親!”
鳳九淵嗯了一聲,道:“六代,那可是夠遠的了!把他的卷子調出來我看看!”後來這話顯然是對思菊說的。
第二、第三名都沒什麼問題,第四名姓楊,楊勇,山西道濟陽郡人氏。看著這地名,鳳九淵當即一怔,問道:“這個楊勇也是濟陽人麼?我可是記得國丈的封邑就在濟陽,他莫不成也是湊巧姓楊了?”
史箴道:“回皇上,楊勇是濟陽公楊大人的幼子,也是當今皇后的嫡親弟弟!”
鳳九淵啊了一聲,道:“我怎麼不知道還有這麼一個小舅子?”問道:“皇后的幼弟麼?怎麼沒聽她說起過?”也沒待史箴回答,就又讓思菊把楊勇的卷子也取出來給他。
前前後後,他一共要了十份卷子。隨了歸緒倫和楊勇的,其他全是隨機抽取的。擺在十份卷子之上的是思菊才拿出來的匯總。
事前他依據上次春闈的標準評審出來的二千六百零八名士子全都被錄取了,無一人遺漏。而多出來的這五百八十四名顯然是主考官們見錄取名額太少,又遞次增錄上來的。
見是這個結果,鳳九淵心裡立即就有底了,暗說:“看來此次的評審閱卷還是很公道的!”便對史箴道:“好了,去放榜吧。”
史箴見皇帝沒有異議,也是鬆了口氣,拿起名單,匆匆地去了。
鳳九淵抄起歸緒倫的卷子,見全是用古文寫就,當即就一陣頭疼,道:“又是高階知識份子的玩意,可難住我了。來,你給我翻譯一下!”便遞給了思菊。
思菊接過,先是默看了一遍,才按歸緒倫的意思給翻譯了過來。
鳳九淵一開始還懷疑這個歸緒倫之所以被取在了會試第一名,是不是沾了歸夷仲的光,可以聽完了思菊翻譯過來的《偷題》一文之後,便點頭道:“好,這個題破得好:偷的不是題,偷的是朝廷綱紀。立意好,寫得也好……”
思菊笑道:“喲,看你這樣子,貌似很懂文章了?”
鳳九淵道:“我不懂斟字酌句,我只取其意,取其神。意高、神足,那就是好文章!”
思菊白了他一眼,繼續翻譯起了第二篇。
第二篇和第三篇在總體上而言延續了第一篇的風格。在對朝廷機構改革之上,歸緒倫的意見較為保守,用思菊的話來說,歸緒倫只是站在了一個讀書人的角度上對朝廷機構的改革說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雖未見高明,但卻很實在。談到為官為吏的事情上,歸緒倫也沒有誇誇其談,大喊口號,而是就官吏的職能作文章,把他的理想和抱負進行了一番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