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比迴歸年的真實長度要多出11分14秒來。因此四季便會在千百年中慢慢改變了。為了避免這一點,要有一個平均長度儘可能準確的年的制度,羅馬教皇格列高裡十三世(Gregory XIII)下了一道命令,在儒略曆的四百年之間取消3次閏年。依儒略曆,每一世紀的最後一年必為閏年。在格列高裡歷中,1600年仍為閏年,可是1500、1700、1800、1900都是平年。
年與歲差(2)
格列高裡歷立即被所有天主教國家所採用,而新教國家亦漸次採用,因此它已成為世界通行的歷法了(辛亥革命後,中國也是如此。)
。 想看書來
農曆
在中國,除了格列高裡歷(俗稱陽曆),還有實行了數千年之久的農曆。它是一種特殊的陰陽曆,而不是純粹的陰曆。現在,中國百姓安排農事、漁業生產、確定傳統節日,仍要用著它。
農曆的月按朔望週期來定。月相朔(日月合朔)所在日為月初一,下次朔的日期為下月初一。因為一個朔望週期是29.53日,所以分大小月。大月30日,小月29日。某月的“大”、“小”、哪天是“朔日”,要根據太陽、月亮的真實位置來推算,古時候叫“定朔”。
農曆的年,以迴歸年為依據。農曆用增加閏月的方法(置閏的基本方法要根據24節氣來定)使農曆年的平均長度與迴歸年相近,並將歲首調整到“雨水”所在的月初。農曆一年12個月,共354或355日。平均19年置 7閏月,使19年的農曆與19年的迴歸年基本等長。所以一般來說,中國人19歲、38歲、57歲、76歲時的陽曆生日和農曆生日重合到一起。
農曆歲首,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五月頒行的太初曆以來,除個別朝代的皇帝有短期改動以外,一直以雨水所在月份為正月,該月初一為歲首。
。。
折射望遠鏡
在科學研究中沒有比使用望遠鏡的工作更能吸引大眾興趣的了。我想讀者也一定很想明確地知道望遠鏡究竟是什麼,以及用望遠鏡又能看到些什麼。這種工具的最完整的形式,例如天文學家在天文臺上用的,是非常複雜的。可是其中有幾個要點卻只需細心一點加以注意便可大致體會。明白了這些要點以後,再去參觀天文臺,審視這些儀器時,便能比一個毫無所知的人得到更多的滿足和知識。
我們都知道,望遠鏡的重要用途是使我們能把遠處的東西看得近些;看一件若干千米以外的東西竟能彷彿是在幾米之內。造成這種結果的光學工具就是用的一些很大的磨得很好的透鏡——這種透鏡跟我們所用的眼鏡是一類的東西,只不過更大更精美罷了。收集從物體來的光至少有兩種方法:一是讓光透過許多透鏡;二是用一凹面鏡把光反射出來。因此我們有多種望遠鏡:一種叫做折射望遠鏡,一種叫反射望遠鏡,還有一種叫折反射望遠鏡。我們先從折射望遠鏡講起。
望遠鏡中的透鏡(1)
一架折射望遠鏡中的透鏡由兩個系統組合而成:一個是“物鏡”,用來在望遠鏡的焦點上形成遠處物體的像;另一個是“目鏡”,用來在人眼看得最清晰的地方形成新的像。
物鏡才是望遠鏡中真正困難而且精巧的一部分。製造這一部分比其他所有部分加在一起都需要更多精巧的工藝。其中需要怎樣大的天賦才能,我們只須舉出一件事實來:二百多年以前,任何地方的天文學家都相信,全世界上只有一個人有能力製造巨大而精美的物鏡,這人名叫阿爾凡?克拉克(Alvan Clark),不久我們就要提到他。
通常製成的物鏡由兩大透鏡構成。望遠鏡的能力便完全依賴於這些透鏡的直徑,這便叫做望遠鏡的“口徑”(aperture)。口徑的大小不等,可以從家用小望遠鏡的10厘米左右,一直到葉凱士天文臺(Yerkes Observatory)大型折射望遠鏡的1.02米。
要保證在望遠鏡中遠處的物體有清楚的影像,最要緊的一件事便是物鏡一定要把從該物體上任何一點來的光都集中到一個焦點上來。如果這一點辦不到,不同處來的光也略微分散到不同的焦點上去,那麼,那物體看起來就會很模糊,就好像從一副不合光的眼鏡裡去看東西一樣。可是,單片透鏡不管是用什麼玻璃製造的,是不能把所有的光集中於同一焦點的。讀者當然知道平常的光,不論是從太陽或是從星上來的,都是無數不同的顏色的混合,只要將它透過三稜鏡便可分開來。這些顏色從紅